心得分享|蘇禹安

目錄

前言

大三下,感覺國考將近,自從學期中以前聽國考心得分享,有時候會想打開方劑、中藥、或經脈循行背一背,但後來都沒有實行。畢竟都聽人家講「一個月」甚至是「兩周」就夠了,總覺得太早準備不划算,於是直到期末考前兩周,才想說背點方劑,順便準備期末考。期末考結束,回台北準備,又休息了一下。進入暑假第一周,七月二號,算一算離國考差不多剩一個月,才想可以開始了。

準備內容

基礎一

內經

國考二巨頭之一(另一科是方劑)。起先,我只有看考題整理,抄記裡面的條文。我念的順序,是先陰陽五行(一開始根本不知道要念甚麼),然後病因病機和經絡學說一起,交叉著念,這麼做是想說假如整個下午都在念經絡一定會崩潰,而且效率不好。起初,我還會看「承啟版內經」,後來發覺考題裡的都看不完了,也就不求甚解,直接記原文,反正內經原文不會讓人看不懂,專有名詞的意思,看看考題整理就好,都會解釋到。

到了第三周,有一天突然懷疑自己念書的資料不齊全,去私訊同學,才發現有「國考資料庫」,趕緊敲國考部(好在那邊很快就回了),把「2015內經整理」印出來,一方面覺得很靠夭,一方面又覺得幸運,總之是如獲至寶,甚至到考試當天內經部分就只帶它。

另外,補充說明,經絡學說部分,我到考試以前,都沒有把整個經脈循行背起來,因為真的超不划算,不能想像自己面對一題時在心中覆誦一大段「可能會記錯」的文字,於是只有記重點,因為其實考點都很像。我有背十五別絡,和一些見過蠻常考的零散片段;但還是有不少想說直接送它。

中醫基礎理論 / 中醫學史

這兩科我都是念累的時候做一下題目,沒有特別準備,中基觀念就算忘了,也是訂正一下就好了。有人說中醫學史當故事書看,但假如故事書都長這樣那根本沒有人要看;中醫學史就是「不好看,也不划算」。頂多馬王堆,金元四大家和傷寒論流變看看就好。(今年出一題,要挑錯誤選項,其中一選項說中國醫藥學院設立在1968年;剛好前一段時間很醜的60周年校慶海報到處貼,讓我對一題。你就知道它根本不知道在考什麼。)

難經

這部分準備還算划算,會跟經絡學說一些不知道在考什麼的地方重疊。我是到考前一周才看國考資料庫裡的條文整理,不過就幾頁而已,有幾條打很多星星,值得記一記。

基礎二

方劑

國考二巨頭之一。幾乎每天都在背方劑,腦子裡淨是淫猥口訣(同學照主次佐使創的,其實還不錯),讓人覺得自己簡直粗俗起來。沒什麼訣竅,就是記組成,證型,主治(記關鍵字即可,考試考一樣);加減方可以背一背(雖然我沒甚麼背)。我都是看「奇美版方劑學」,裡面主治的粗體字差不多就是考試重點。

通常我背完一章就去做考題整理裡該章的題目。後來,我還會在該章做完之後,憑印象回去練習前幾章的題目,看是不是做得出來。

中藥

「不用準備。」不知道是誰說的,真是不誠懇,但我就真的沒準備。直到後來模擬考試(有計時的那種)寫歷屆考題發覺錯的都是它,就還是印出資料庫裡的整理,姑且背一背;幸好考試當天運氣不錯,沒有錯很多。後來我想,說那些說不用準備的人不誠懇也不對,因為可能是我自己太爛,一學年的中藥學只有期末去寫幾篇心得,完全沒念過。但我還是覺得,絕不能說不用準備,畢竟占了一半的分數,而且(這裡要聲明),唸方劑對中藥一點幫助也沒有。然而實際上該怎麼準備,也不好說;祈禱主耶穌,阿拉,唸唸觀音菩薩普門品,或是點光明燈之類的或有幫助也說不定。

國文

不用準備。真的不用準備。如果你要準備,就看看論孟,「子部」,或老莊;翻譯沒考到,作文也可以混個幾句。但分數不會給太高的樣子。假如你是文青,很會寫散文,甚至得過一些文學獎,也不要想說可以靠作文拉分數;作文的分數如果不是讓你懷疑自己的能力,就是讓你怪評審老師迂腐,愛看八股文章,總之還是要踏實考好中醫科目。

後記

我平常都沒在唸中醫,也沒跑營隊,中醫三年像睡一場大夢,直到考國考才醒來。剛開始準備,都是在調適心情,把「到底幹嘛讀中醫」的懷疑心情丟一邊,想矇著眼睛,咬著牙撐過去,才慢慢進入狀況。但說實話,我也始終有點「狀況外」,不然不會到考前兩周才發現「國考資料庫」(真的蠻重要)。直到考試前幾天,發現自己都沒念完,真正緊張,又做該死的心理建設,半哄半騙地告訴自己,之前都沒碰中醫,如果這次沒過,也算是給自己再多一點時間碰中醫。(很遺憾後來通過讓我把方劑都忘得差不多了。)

時間分配和唸書地點,我都沒甚麼好建議的。早上十點才醒來,每天都是一頁一頁唸考題整理,背方劑,沒有排計畫,只是想說要能考前一周總複習;不過沒有達成。在家裡唸,其實唸得蠻不認真,常常就跟雙胞胎兄弟打屁,或是翻翻家裡的書(不是中醫學史,與中醫無關,但調劑心情還算可以;順道一題,是《四書》、還有《奇萊後書》、《羊齒》等等)。說實在,有時幾乎有點像是要把這個月混完的心態,算不上積極。不過能考過也算不上幸運,畢竟還是多少有努力。

簡單說一下,國考不是要看你學多少,是否浸淫在中醫大海裡,我想,而是看你到最後有沒有在那個考試的狀態(有人說手感),看你沒忘記多少。所以,真的,不要太早唸,一個月就差不多了。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