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怎麼學中醫?|張世昌

目錄

學校怎麼學中醫?在聊聊「在學校怎麼學中醫」之前,想先聊其它可以說沉重或是大家都曾想過的議題,當然~在這之後就會分享一些在學校學習中醫的想法。一開始就先從臉書上的中醫社團說起,相信有許多同學也有在正統中醫2.0的社團裡面,在那個社團可以接地氣,了解除了我們讀中醫的人外,其他民眾對於中醫和中醫師有甚麼看法,但大家看完可能會發社團裡有一個氛圍,就是對於在學校讀書的中醫師也就是所謂的學院派有很大的意見,認為真正厲害的中醫在民間那些沒有執照的中醫裡面,文末會有附圖(一),身為在學校讀書的我們,對於學校的課程很多人都不是很滿意,認為學不到什麼,在看到這種文章內心會產生共鳴,這個共鳴激發的憤怒會衝向學校教育,認為是環境辜負自己。

a27d24 d25dc6cadc984970bb892c6e6b7bd32d~mv2
圖一

在靠杯中國醫大2.0裡面,也有文章對於中醫現在的環境和大老們的做法提出質疑,或是害怕讀中醫前景灰暗,文末也有附圖(二)(三),那是否有無執照但很厲害的中醫師?肯定有,學校的教學方式與內容是不是有改善空間?肯定也是有,未來一開始就業是否會越來越低薪?以目前來看不諱言的基本上是,這些都是目前的現狀,只是在憤怒和擔心害怕中不妨停下來思考一下,自己面對這些困難花了多少努力呢?有沒有積極地參加各種中醫學術活動、把握可以反應問題給院方系辦的機會或是參與聯署、會議反應體制問題,雖然效果可能不太好,但改變會在一點一滴中累積。

a27d24 47b7bd96ce844280a62591011c63b80a~mv2
圖二
a27d24 09f60b535bd34787b5c888cbd829783b~mv2
圖三

接下來就來講在學校如何學習中醫,如果我們等待著學校課程有大幅度的改變且符合我們需求,有很大的機會是等不到的,如果先不談學校會不會變,光是我們自己想要什麼可能就有不同的意見,那既然如此怎麼辦呢?有個方法!就是利用學校這個「平台」,中國醫藥大學集合全台灣最大部分學習中醫的人,就像是聚集經濟,當很多學習相同東西的人聚集在一起就會產生很多可以使用的資源,不管是學長學姐、中醫社團、武術社團、中醫書店……只是這些資源不會直接送到面前,像大學以前的教育一樣強迫你吃,而是讓大家可以擇自己想要的菜色去深入探索。

很多學長姐都很樂於分享,有用讀書會的形式、推薦書單、經驗分享,只是有人可能會說「唉….我都遇不到學長姊阿」,這個部分可能就與你多想要遇到有關了,怎麼說呢?在不分屆或是班版上,有時候會看到學長姊PO的讀書會貼文,那些都是自由參加的,有興趣的都可以參加,或是義診和營隊這兩個活動,不論是還在校的學長姐還是已經在執業的學長姐,都有機會遇到。教學部辦的活動、演講,當聽完演講利用發問時間、結束的時候到前方問問題甚至是利用臉書或EMAIL發問,這些都可以從學長姊身上得到很多經驗和啟發。

學校的中醫社團更是多,每個都有各自的特色,而且也都會在不分屆和班版宣傳,每學期繳一點社費,比到外面上課少很多的社費,既可以聽課又可以和志同道合的人討論中醫,有些社團也有跟診機會。另外,武術社團也很棒,除了健身外也可以更了解自己的身體結構、肌力等,對以後想走傷科的幫助尤大,不是說內科就不需要喔!很多厲害的中醫也是有練武術的。

  書店方面中國醫藥大學有很大的優勢,相較於其他學校的同學要買中醫的書,我們近很多,也有不同間書店選擇,如果想先看看可以到圖書館借書,也可以找幾個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看一本書然後輪流報告和討論。網路上還有學長姐的blog像是呂崇金學長 、林俊言學長、林佑彥學長……等,更不用說大醫精誠網站集合了許多學長姊的文章,和舉辦中醫徵文活動,這些都是很棒的資源。

除了前面提到的,一定有更多可以接觸中醫的方法,前面提的是比較容易參加的,不需要先認識誰,而且參加完還可以認識很多中醫同好,但像是一些中醫社團、讀書會、義診和演講有時候參加的人數真的不多,很常聽到怕自己不會或是考不好而不去的,不用害怕就去考考看吧!狄更斯以法國大革命作為時代背景所寫小說《雙城記》的開頭: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也是疑慮的時期

雙城記

每一個時代都有各自的問題,當我們認為需要克服很多艱難的問題時,想想中醫的前輩們是否也有他們那個時代要處理的困難,不論是草創學校的陳立夫董事長,還是以前學長姊沒有寒暑假的學生生活……等,我們沒有了他們的問題,可是有我們要面對的問題。別人給多少東西我們不能確定,那就自己去做出來吧!思考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中醫師想要學什麼要怎麼利用擁有的資源去學習,如果認為教育環境不好要怎麼去改變,像是當系學會幹部、中醫社團幹部甚至立志要在學校教書,這些都是方法。醫學生的出路相較其它學系平坦許多,平坦的環境容易喪失面對衝撞的能力,或是原本期望是平坦的,但進來才發現一點都不是而產生落差感,面對問題抱怨是一個紓壓的方式,卻不是一個解決的方式,當朝著一個方向努力,真的會發現原本認為的困難會出現解決的方法,最後分享一句陳文茜期許年輕人的話:

心中的夢想是什麼,必須自己去找。

在尋找的過程中可能會受傷,但你有一個很大的本錢:年輕人還有很多時間可以受傷。

陳文茜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