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藥用植物入門(2)|深入理解生命|曾亮維

目錄

  上篇解釋了為什麼要學習青草藥的理由,這篇會分享我的學習歷程,與我自己在青草藥上摸索的一些小經驗。

  的確,這個主題我來談也還是言之過早,畢竟臨床實務經驗的缺乏還需要很多的學習來補足,我自己也還在學習,故內容會較著重於在植物辨識學習上的分享,而略於臨床使用,也請前輩們不吝賜教。

接觸藥用植物之始

《搜神記》:「神農以赭鞭鞭百草,盡知其平毒寒溫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穀,故天下號神農也。」

  一開始我是為了看見生命力原始的模樣而接觸生藥與植物,總覺得曬乾的藥材與科中,還是離治病的本草有段距離。

  於是除了自己在宿舍陽台種植一些小植物,在大二時加入了系學會的藥園部門,「上山採藥」是我們的招牌活動,那時有鑑於學校沒有一塊專屬於學生的藥園,一群人也向學校申請開創了一塊小藥園。

  這是我對青草藥認識的開始,也因此開始有了走路時會尋找路邊藥用植物的習慣。

採藥

青草藥初始識別  

  至於學習認青草的初始階段,我覺得有兩件事是重要的,一是採藥,二是自己種植,以下分別敘述

初級版:上山採藥之藥用植物園

  初始階段,建議大家去有完整規劃的藥用植物園,因為有插說明牌且規劃整齊,一區一區種什麼不會混雜,可以先熟習常見藥用植物的樣子與特性,一開始我覺得也不必刻意記什麼特徵,多看多看,就像認識新朋友一樣。

  一般諸如各大植物園的藥用植物區,或民間藥用植物園都可以參考,若校內有未曾踏足的藥園更是個好選擇,我去過的有

台北:內雙溪藥用植物園

宜蘭:大安藥園

桃園:崑崙養生莊園

  以上三處都是很棒的地方,藥用植物種類多,解說清楚,也整理得很乾淨,有需要可以事先聯繫導覽事宜。

  中部地區還有如百草谷、阿草伯等,不過較遠我就沒涉及。

  青草藥的學習上,是一開始還是要有人帶,通常是熟習野外植物的老師,可以尋求一些校內老師的協助,相關採藥地點的推薦也多可以詢問到答案。

  我們是在系學會藥園部「上山採藥」的名義底下,邀請學校老師帶著我們去,同時也會邀請當地藥園的導覽老師,就會有兩個不同老師的經驗分享可以聽。

  以學習成效而言,一次的人數盡量也不要太多,因為即便老師帶著麥克風,遇到特殊的植物能圍在一起看的頂多十個,太多人除非有兩位老師,否則很容易變成散步聊天團。

初級版:自己種之陽台盆栽

  在宿舍陽台或找一小塊地方,其實就可以種植物開始感受,一開始像左手香盆栽就很好入手,生命力強又可以驅蚊,澆水、施肥,與土地、與植物連結,感受生命消長、四季變化,有時候種過頭,也曾經把興趣跨到種子盆栽跟多肉植物,還能美化環境。不過這個階段也種到死很正常,也不必灰心。

  但是自己種過的那些植物,幾乎就像室友,他的名稱、樣子、和功效就永遠不會忘。隔壁寢同學來參觀還能如數家珍的跟他們介紹,就是再加強一次印象。

進階版:上山採藥之如野外山邊古道

  這其實就是考驗帶的老師的功力了,有些老師採藥每一步都可以停下來講,其實就如同上篇所提「見青都是藥」,只是我們不認識、不會使用而已,地點更是廣泛,如郊山健行踏青其實都可以合併舉辦,譬如北部坪頂古圳、烏來信賢步道等等都是我們去過的地方,海濱植物也有其特色,以長庚為例,後面就是山,直接至校園後方走一圈亦可。

  組織一小群同學既踏青又採藥,上山還能下海,親近大自然真的很好玩。

進階版:自己種之藥植園地

  當時藥園部最重要任務,是小藥園的創立。我們總覺得,中醫系要有一塊大家可以實際學習、在課業閒暇時刻赤腳踩在上面,放鬆身心靈的土地。學習如何和中草藥相處、面對鮮活嫩綠的教材。

  於是從向學校告知、經費、人力、工具開始籌畫,最重要的是排班,尤其遇到寒暑假藥園就會荒廢,一開始根系還沒穩定幾周沒澆水植物就會死光。規劃一片藥園也是很有趣,可以依照不同植物需要的性質,選擇地勢高低,或者全、半日照,也可以依照五行、草木本、爬藤等來規劃。如果說上山採藥像是生命中的驚鴻一瞥,親手種植則像是促膝相談的知己好友。

  開始自己照顧一塊藥園,也才能理解到天地與四季的更迭,中醫說的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是生命力的真實表現。

  每次踩在泥土上,看著植物越來越繁茂,是成就感,也是忙碌生活中的放鬆。

  像是長庚嚴酷的天氣其實大概只有春夏適合大部分的植物,如小藥園裡的香椿和枸杞,寒假過完葉子全部脫落,一開始大家都很難過,但隨著天氣回暖,枸杞重新長出嫩綠的葉子了,期待著香椿也可以再次展現生命力。我們才了解,原來香椿和枸杞隨季節的生長收藏,是過程而非結束。

  天災如颱風、寒流,病蟲害,更是植物們的大敵,可能風災過後,植物面貌全部換新,在難過、生氣與放下以後,新的植物又悄悄萌芽,有許多不是我們種下的藥用植物也會自己長出,更是種驚喜。

  最神奇的是,看似體力活的整理工作,其實卻是灌注與養分。每每疲憊的中醫系生活裡,踩在土地上,耕種完卻會恢復活力的神奇,我們就在其中體會天人合一與相應。

擬人化學中草藥

  延續上述把植物當朋友,類似感受上推薦一款遊戲《Botanicula》,是一群植物小精靈對抗邪惡力量的冒險,畫風很可愛。同樣概念可以用到中藥、方劑,譬如有人提出開方就是開時空,譬如小青龍湯或麻黃桂枝系可能就是一個南方烈陽高照的場景,可以在身處冬時嚴寒的病人身上再具現出來。

  萬物有靈,植物也有小精靈住在其中,就像周遭朋友,個個靜躁不同,了解他們也是一大樂事,這不就是神農在做的事嗎?

  中藥擬人化及精靈也可參考如對岸漫畫《本草仙雲之夢白蛇》。

藥用植物學會與民間高手

  更廣的學習契機的開始,是大二的某天下午,在學校草地尋找盤龍參(學名:綬草),遇見一位藥用植物學會的大哥,相談甚歡,甚至帶我走一圈看似都一樣的草園就介紹了二十來種植物,其中還有許多是中藥!不但聽得目瞪口呆,這也是我第一次見識到民間有奇人的存在。也才了解原來青草跟中藥的距離並不是那麼遠。

  細談後才知道原來是一個藥用植物學會的老師,於是用搭訕的模式要了聯絡方式,開始參與他們藥用植物學會的活動。

  很多成員是青草藥的老師、青草店老闆或種植者,在跟著他們採藥的過程中,會聽到一些臨床經驗跟家傳秘方,蒐集偏方也很有趣,儘管有些經驗需要用現代醫學的眼光來重新檢視,但還是全新眼界。

野外植物辨識

  我的經驗裡,青草藥的學習曲線滿明確的,一開始採藥什麼都不會硬記住,到第三四次採藥以後,就會發現有一半的植物你都看懂了,至少大致的科別知道了,所以一開始比較辛苦,很快就會嘗到甜頭啦,其實台灣中低海拔常見的藥用植物也就是那些。

  整理了三個小技巧,幫助大家在野外一開始不會太撞牆。

技巧一:科別連結

  另外關於分類學與植物藥用功效間的聯繫,其實也對藥用植物入門很有幫助,同科別有其類似特徵可以和植物功效聯繫,我們畢竟不是專業植物分類,科別特徵可以先抓最重要的,先多看一些植物,再來找科別之間的共性記憶,就比較不會被太多枝微末節弄暈頭,譬如唇形科,我自己只記四方莖,十字對生,有香氣,性味辛散,功效方面就能聯繫到解表驅風行氣,如紫蘇薄荷。其餘如哪些科別有乳汁多有毒,禾本科多利尿等等,也有助於在野外判定一個植物的大致科別,先拍照起來,回去再細察。

  另外也不用吝於發問,臉書上很多藥用植物社團有很多熱心網友,知道的人一秒就看出來了。

  如果有興趣和時間,也可以把認識的植物整理起來,看科別間的共性和個性,其實都很能幫助記憶,這部分和學中藥時張廷模老師推薦的記憶方式一樣,或許還能連繫出新的功效用法。

技巧二:先民使用經驗

  續上篇,除了和科別聯繫,先民經驗留下的歌訣也可互參。

  草藥形色主治:

  「貼地沾泥退腫紅,方枝生毛能消風,尖葉生刺除積痛,枝紅肉黃活血通。」

  以這段為例,其實裡面同時包含了生長環境對植物的影響,相似科別的外觀特徵,也可以做為野外的初步印象判定,但只是大方向,細節還要再查。

技巧三:現代科技App的輔助

  植物辨識App形色,比較多人使用,雖然錯誤率不低,且是對岸程式,辨識出來的常常不是台灣常見的稱呼,但是還是滿有用的,譬如他辨識出一個科別,即使不中亦可能不遠矣,或者將他辨識出的名字再Google換成台灣稱呼,在野外能夠大概判別。

推薦書籍

  青草藥缺點之一是品種眾說紛紜,如何選擇好的參考書籍,也曾經很困擾著我。

  民間草藥書籍也多,上一篇推薦的諸多老師皆可以參考,然而請教過數位老師,老師們一致以邱年永老師所編的《原色台灣藥用植物圖鑑》為依歸。

未來與未解之問題

《論語.陽貨篇》子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青草藥還有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未有藥典般大家公認一致的書籍,品種確認及療效的確定也還遠遠不如進行多年仍不足的中藥。如何學習草藥沒有系統、命名混亂地區性又不同、可能療效過於誇大、著重於病症名字而無寒熱辨別等等,我覺得是遠比中藥更難學。

  然而深入理解一個生命,讓我們走進野外、感受天人合一,如同詩經所述,能夠多識鳥獸草木之名,就是一種浪漫。

  稍微理解一些青草藥知識後,再去上篇題到的龍山寺青草街、三鳳宮青草街、岡山籃籗會,就不只是走馬看花,可以駐足小攤位,與前輩們聊起台灣藥用植物的歷史,歷史的畫軸與先民的篳路藍縷在眼前開展,能更加理解我們生活的這塊土地。提筆寫下一些傳承已久的經驗,期許著有一天能藉由更多的臨床與科學來證實,造福人群,讓青草藥能夠跟著中醫真正走上檯面。


參考資料:

[1] 《神農本草經:開方就是開時空》民·陳映山

[2] 遊戲《Botanicula》

[3] 漫畫《本草仙雲之夢白蛇》

[4]《搜神記》晉ž干寶

[5]《臨床中藥學講稿》張廷模

[6]《原色台灣藥用植物圖鑑》民·邱年永

[7]《論語》春秋·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