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葉繼謙

目錄

前言

本次徵文以《中醫名家名師講稿叢書》為書目,主辦單位希望投稿者寫下中醫路途中的體悟,筆者試圖在閱讀《任應秋中醫各家學說講稿》後,思索學習歷程並略抒淺見,懇請諸位師長指教。

指月之指──中醫各家學說

中醫學是醫學、博物學、生命之學,這是一片極其廣闊的海洋,棲息著諸多不同專家及研究者。本書是集中醫醫學史、中醫文獻學、中醫各家學說等學門於一身的著作,是大海中的導航系統,透過任前輩的視野,可略窺百家淵源。

便如第四章「經方學派」,作者將「經方」分作兩個時期:經驗之方與經論之方,關於經論之方,書中引陳無咎先生語:「經方有二,一遵六經而制方,如《傷寒論》方是;一循經而制方,如《宣明論方》是。下此者,非經方也。」換句話說,經論方的層次至少有二:前者尊崇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之方藥,後者則以經典為圭臬,凡循經典所制之方皆稱經方。有了上述概念,若學者看到書店架上琳琅滿目的「經方」,便能心裡有數,挑選所須的知識。

本書是憑藉亦是法門,初學者能認識醫家及學派,研究者可藉此進一步爬梳醫家生平及學術源流,有效率地進行系統性學習,例如:想研讀《內經》時,重要的注家有哪些?注本各有什麼特色?想了解《脾胃論》時,讀一讀易水學派如何形成?張元素、李東垣在學術上有何關聯?《任應秋中醫各家學說講稿》教導了一種為學的方法,人人皆可啟用。中醫如月,前人經驗如指月之指,皎然月輪須各自修證。

離此用,即此用──非中醫各家學說

《任應秋中醫各家學說講稿》本身也是一家學說,是任應秋前輩以其時空及學術背景講授的課程。隨著時代演進,中醫教育納入更多現代醫學為必修學分,試問:現代醫學算不算一家學說?傳統醫學如漢醫、藏醫、道醫等算不算一家學說?另一方面,已有研究成果動搖過去定論,例如:本書第29頁表述《難經》為秦越人圍繞《黃帝內經》所作,研究表明《難經》部分內容和《黃帝內經》關聯性較低,隨著成都老官山漢墓醫書出土,未來專家們可能在文獻研究上開鑿新領域,進一步揭開扁鵲學派的面紗。處在不同時代,每個人皆躬逢其盛,編撰不同視野下的中醫各家學說。

中醫各家學說帶給我們寬廣的視野,也可能帶來盲點,例如學派分類:醫經學派和傷寒學派只能全然分割嗎?為什麼張仲景《傷寒論》被歸在醫經學派?成無己《注解傷寒論》對醫經學派有沒有貢獻?溫熱學派的葉天士會不會運用傷寒方?是否因學派分類而見樹不見林?我想,諸派諸家間難以「分割」,應當以「分辨」的角度,在爬梳對比中浸潤滲透。

本書提供了概括性論述,算是第二手資料,若想深入研究,應當回到第一手資料,回頭探索歷代典籍:想學《內經》,就下功夫直讀原文及參考注本;想了解《四庫全書》說的「儒之門戶分於宋,醫之門戶分於金、元。」便不妨去看看那個年代的各家論述。靜下心來面對典籍文獻,和前人「以心印心」,離開《任應秋中醫各家學說講稿》,走進中醫各家學說。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成中醫一家學說

本書是據1979年任應秋講課整理而成,由於錄音缺漏,七大學派最後一部分「匯通學派」便不列入。管見以為,著名的匯通學派如中西醫學匯通派及近代提倡「寒溫統一」的學者,這些前輩們致力將傳統與現代、傷寒與溫病融於一爐並推陳致新。只要理論及診療具療效及再現性,皆能為醫家所用,不必執著門戶之見,更不必因「非我族類」而自我設限。

河間學派開山祖師劉完素,反覆咀嚼《黃帝內經》後,以〈至真要大論〉為核心建構了火熱論,並在《素問玄機原病式》將火熱思想進一步拓展成一家之言,河間不死守醫經學派,而以自身體會著書立說,其著作則透過時代淘選留存至今。

面對廣闊無邊的中醫學,當如何成一家之言?筆者以為,與其向外抓取各家學說,不如先回頭自我檢視:理想的中醫是什麼模樣?在學說、思想及生命的流動中,我們節選、捨棄、凸顯了哪些?熔煉成什麼樣貌?路途中的不同選擇,都影響著每個人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的一家學說。

第一屆徵文比賽得獎文章

徵文主題:講稿系列

前三名

王洪圖內經講稿讀後感想|韓彥辰

張廷模中藥學講稿心得|鄭宇晴

任應秋中醫各家學說講稿讀後感想-漫步古今醫林|曾亮維

優等

讀印會河中醫學基礎講稿之心得與實踐推廣 |陳禹利

思索李培生的經驗與傷寒論|張世昌

升降出入,無器不有-六經氣化學說與傷寒論│傷寒論六經氣化學說十四講讀後心得│馬錫羚

手與心|陳欣妤

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葉繼謙

胡希恕傷寒講座讀後感想|呂平安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