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練筆如練針|曾亮維

目錄

  近日到針灸科,比起以往投入在內科上的時間較多,開始有較多時間練習和思索針灸,發覺書法和針灸之間的有趣相關性。

  沒學書法一直是個心裡小小的遺憾,大學時終於一圓小時夢想,也有一點對於手書方子的帥氣想像,學了快兩年書法,還不成氣候,卻足以自娛,特別是寫到小時候背過的名篇如〈蘭亭集序〉,真是快哉。

操作模式及力量


  書法主要以三指握筆,針則可以兩指或三指持針,然而要求的都是指實而掌虛,要抓穩卻不能抓死,力量則要能節節貫串,從中軸或近端肌肉發出更好,使用懸臂力(此處藉用太極拳名詞,太極拳與書法、中醫、甚至與把脈之指力之聯繫亦強,容後再談)。

  此處或許有人會說,書法也能分枕腕、提腕與懸肘,我個人的體悟是,枕腕是為了將書寫時的精細度提高,可以把書法的形寫得很美,也適合初學。

  然而在全身肌肉的使用上,懸肘更能訓練長程的肌肉使用,達到力由脊發。即使一開始學習的是枕腕,也能適時在寫中或大楷時練習懸肘。另外,有些文章就時代上推究,覺得最初書法起源是使用懸肘的,也可以參考。

靈活度


  對於手腕靈活度的追求也是書法和針灸不約而同的一項重要元素,寫書法時若手腕僵硬,不但字沒辦法寫的圓活,也會很容易痠痛僵硬,手腕的靈活度便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而在針灸時除了運針做手法方便,當面對病人不同體位,手腕的靈活度也決定了我們用針的姿勢,以及減少工作傷害。

筆尖與針尖


  指力的習練,眾多名老中醫及老師們多所談及(見參考資料)。以往我覺得只要能針進去就好,為什麼要苦練。透過書法的觀察,我便知道,一樣是拿筆,對於筆的操控度,卻是以數年計的功力之差。

  指力練出來並不是要很大力的突破皮膚,而是靈活度與力量相配,使力量可以集中於針尖之後,判斷適當的使用時機,用剛好的力道,收放自如,仍是集中在針尖一點。如同用筆也不是只有粗,該粗則粗,該細則細,都取決於筆尖一點的提或按,粗細有別才顯好看。如同進針在《靈樞 · 九針十二原》所提,「持針之道,堅者為寶,正指直刺,無針左右,神在秋毫,屬意病者」,同時描述了手要拿穩針、垂直刺沒有分力,並且全神貫注在針尖的狀態。《素問 · 寶命全形論》「手如握虎,神無營於眾物。」意同。

筆身與針身


  初始練針,一定會遇到針身卡在皮會痛,或者很難突破徒手進針過皮的阻礙,除了上述指力不足無法收放自如,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正指直刺,如上述《靈樞 · 九針十二原》所提,力在針尖,拿針正指直刺的要求,其實拿來要求拿毛筆要垂直是完全一樣的。如果我們斜刺,就如同筆身在空中晃蕩,力量無法直傳筆尖。

  甚至到用宣紙,需掌握筆尖的含墨量,書寫的速度,都要全心全意地把感覺放在筆尖。在針灸,才能行操作手法時,如楊繼洲所談的「針頭補瀉」(見參考資料)。

自身心境


  練字即練心,練針亦練神。

  有時寫得順了,覺得自己恍惚之間就是微醺的王羲之,會享受到天人合一的片刻。有的老師則會在上診前靜心或打坐,也是同樣道理。

  而若覺得心情混亂,寫幾張書法,都是沉澱自己,《靈樞 · 本神》「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在書法上也十分有指導意義。

貴一氣呵成


  有寫書法經驗的人可以發現,寫字時會有個流暢的筆氣,一個字寫到一半若接電話,一個字的文氣就斷了,再接上寫怎麼寫也寫不好。一篇文章也有一篇文章的氣。這就如同針灸,若能一次到位,就會減少卡在皮、或者纏針的發生。書寫的文氣,若用《素問 · 寶命全形論》來談,「經氣已至,慎守勿失,深淺在志,遠近若一,如臨深淵,手如握虎,神無營於眾物。」才恍然大悟,文氣一樣是要慎守勿失的

  針與筆,皆是練心修身之道,其心至純則其道亦彰然已。


參考資料:

[1]《靈樞 · 九針十二原》

[2]《素問 · 寶命全形論》

[3]〈論練針〉鄒海燕、王玲玲 (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4]《針灸大成》明 · 楊繼洲

[5]《靈樞 · 本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