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分享|吳彥頡(榜眼)

目錄

一、前言: 

各位學弟妹好!以下是個人對中醫一階國考的一些淺見,已盡力行文簡潔,至於內容則是僅供參考。首先,準備這種證照考試應有的心態正是秉持著只有會過跟不會過兩種結果,自己的目標就是一次通過是最理想的。要充滿信心,要能昂首抬頭,腳步要先踏實。接著,也相當重要的便是對科目與成績計算的理解: 

  1. 假設國文0分,達到及格標準是總成績60分。 
  2. 國文佔20%,其他佔80%。 
  3. 60/0.8=75(意即國文0分,其他科平均要75分) 
  4. 而選擇題一題是1.25分,所以基礎(一)與基礎(二)加起來不能錯超過40題, 

大概就是一份不能錯超過20題。簡言之,最保險能通過中醫一階國考,單份考卷請不要錯超過20題(共40題)! 

二、各科準備經驗與建議 

各人有各人適合的讀書方法,以下會先稍微羅列本人在執行上的實際情況,再提出事後經過思考個人認為比較具有普世共性的方式提供參考。 

1. 實際準備情形

基本上都是盡量看一遍以上再針對自己容易忘記或是不熟的部分重複看,並無特別經驗得與學弟妹分享。 

【中醫基礎醫學(一) 】(包括中醫醫學史、中醫基礎理論、內經、難經) 

  1. 中醫史:大一基礎+自身興趣 
  2. 中基:大一基礎 
  3. 內經:主要:《內經筆記》(國考部) / 參考:知音綠皮厚+承啟版《內經》 
  4. 難經:陳正哲難經(國考部)+學校出版,目前應該最新版是棕色封面的。 

【中醫基礎醫學(二)】(包括中醫方劑學、中醫藥物學) 

  1. 方劑:課本(俗稱大黃) 
  2. 中藥:以國考講義版(班上一起印製、厚厚的那本中國醫、長庚合編)為主。 

2.僅供參考的一些建議 

【中醫基礎醫學(一) 】(包括中醫醫學史、中醫基礎理論、內經、難經) 

中醫史

  • 參考用書:知音《中國醫學史》 (承啟應該就夠了) 
  • 攻略:朝代順序太基本,課本標題先瀏覽,人名書名要對應,重要主題再拈出,各科流變斟酌理,中國醫(CMU)史多少記。 
  • 中醫史重要主題舉隅:出土文獻(大略知道即可,如馬王堆)、本草流變、金元四大家、溫病四大家(有誰?各自著作?學術特色?) 
  • 小結:別花太多時間,因才10題,請自身衡量,或可放棄。雖與SENSE及知識量有關,勿鑽太細,請以大框架為主,方可執簡馭繁。 

中基

  • 參考用書:知音《中醫基礎理論》(俗稱大綠) +坊間圖表解  
  • 攻略:應該不用翻書了,以上參考書籍僅提供需要的人使用。歷屆試題即可從中檢視自我,有問題再翻書。因與【內經】考題內容最為相關,故準備【內經】即是準備中基。 
  • 小結:熟練考古題。 

內經

  • 主要用書:《內經筆記》(國考部) (有錯,如周痹/眾痹+一些錯字)  
  • 參考書籍: 首要為知音綠皮厚+承啟版《內經》;次要為各類語譯及白話解(看順眼為主)。權威譯解可選郭靄春、王洪圖(網路有)等。 
  • 攻略: 
    *必記熟:基本分包括〈上古天真〉 、〈四氣調神〉、陰陽五行、臟象學說內容等篇章。 
    *必拿分:《靈樞‧經脈》經絡循行+是動病/所生病+別絡(?) 
    *盡量記:各種疾病(〈XX論〉),建議能用病因、病機、病所三要素來釐析並記憶,可能會比較有頭緒。 
    *必放棄:經筋、經別……(然而可大致記得分布位置) 
  • 小結:是最重要的一科,佔基礎(一)最大一部分,且《內經》多讀有益。經絡請盡量背到一字不差,包含是動/所生病,因其佔分高。請務必找到自己記憶的方法。考題非常刁鑽,務必多從考古題揣摩出題者的惡意滿盈。 

難經

陳正哲難經(國考部)+學校出版,目前應該最新版是棕色封面的。陳學長整理的表格足資應對考題。難經題目變化不大,記起來即可應對。 

【中醫基礎醫學(二)】(包括中醫方劑學、中醫藥物學) 

方劑

  • 參考書籍:課本(俗稱大黃)  
  • 攻略:方劑分類先明瞭,組成藥物全熟背,主治功效盡量記,方解內文要讀熟,現代藥理不用理。 
  • 小結:次重要的一科,佔基礎(二)最大一部分,且多背有益。熟記組成是得分的最低限度,再來是主治功效。湯頭歌訣或許不好記,但若要自編口訣務必要堪用,勿混淆!有時迷信一些聲稱秘笈的分類也不大好,不少題目就是棲息在該分類表的邊陲地帶(本人無使用方劑XXX上的分類來做準備的依歸,但驅蟲劑、湧吐劑可不看)。另據可靠來源表示,考題有越發刁鑽的趨勢,並請注意:題幹善轉彎! 

中藥

  • 參考書籍:以國考講義版(班上一起印製、厚厚的那本中國醫、長庚合編)為主。 
  • 他人推薦:《張廷模臨床中藥學講稿》、《用藥心得十講》。然而畢竟考題從厚厚的那本出的,讀了這兩本課外書籍,到時候觀點、論述與課本稍有不同,您會完蛋的。因此若您需要補充一些觀念或是惡補,請務必記得還是要回去看厚厚的那本。 
  • 攻略:藥物分類先明瞭、主治功效盡量記、補益清熱最重要、培養SENSE也有效、近年考古抓方向。 
  • 小結: 
    不同程度基礎對準備本科的難易度影響頗大。要記得厚厚的國考講義才是唯一定本,不建議迷信一些做Ranking並聲稱秘笈的東西。若只論準備考試,分配的時間能少些,主要因本科知識量大,龐雜難記,不如把內經、方劑必得的分數鞏固,再來處理。 

3. 國文心得分享 

稿紙很難寫,但應不至於需要花時間事先熟悉,有個心理準備即可。能寫請盡量多寫(一定要到第二面),但要能收尾。翻譯盡量翻、盡量寫。可以看看參考歷屆考了哪些?不過基本上難以準備。本屆考題:「論規律生活的養成」。本人作答情形:引用《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等篇章破題,另外佐以《莊子》諸語輔之,穿插以日常例證,收束以合理結論。運氣好的話,可能遇到剛好與個人合拍的題目。或許可背《傷寒論》仲景自序中幾句名句,以備不時之需,如「雖不能…庶可…」之類的句子。 

4. 總結 

再次強調,各人適合的讀書習慣並不相同,學長姐們的經驗固然可以參考,一旦參考了前人作法自己卻覺得無法配合時,請先釐清真正無法配合的原因(時間安排?分心?),若真的僅是讀書方法無法接受,請務必及時找新的方法,越早找到自己讀書的步調是越好的。以上胡謅了一堆,總而言之,內經與方劑兩科目乃是把握分數的重點,其他科目則留待大家根據自身狀態評估了。考古題更是了解考試方向的大重點,五年內的題目應該都還具有一定參考價值。另外必須說明的是,個人準備考試時,基本上是完全沒有讀書計畫與縝密的時間安排,此能力與經驗層面我比較缺乏,算是一大缺點,這方面請大家多多參考其他學長姊的經驗了。希望本篇短文能對於大家在準備國考時有些許提示效果。若仍有疑問或指正之處,非常歡迎私訊交流。在此預祝各位學弟妹中醫一階國考都能順利一次通過!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