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疑難Q&A|謝哲瑞

目錄

中國醫CM44謝哲瑞撰文

請問學長在學校要怎麼學習?如何學習才能更貼近未來的臨床?

學校到臨床上的學習,大致可以分成內科跟針傷科兩大系統。內科的部分我有一個很大的困擾,就是療效不容易評估,我很難知道患者是自然病程還是治療好的,也很難追蹤服藥後更不舒服的個案,試誤學習及時反饋特性較針傷科不明顯。針傷科評估比較直覺,治療當下常立即控制住疼痛並逐漸恢復功能,可以把握是我干預出的療效。

在校期間跟診看過許多前輩各式各樣的開藥風格,患者來來去去偶爾才出現所謂「一劑知二劑已」的顯效案例,於是就把該個案變成病歷報告,但其他同樣治療邏輯的個案卻不一定有效,這種先射箭再畫靶的概念不利學習。不過跟診後可以確定的是建立自己的一套思考系統很重要,不用師云亦云,中醫臨床目前沒有唯一治療方法,疊方或經方其實都有高手,學習不需要帶偏見。

在學校就是把資料背在腦內,等以後臨床時從腦內挑著用,我一開始規定自己在科中處方中以一個主方加六個單位藥,來當作原則訓練自己思考,後來才解除封印自由開方,理由是我老闆剛好是疊方高手,偷學幾招還真的有再現性。我強烈建議能找到長期跟診的機會,這是最實戰的學習方法,觀察醫師怎麼跟患者互動或衛教,其實能留住患者最重要,沒有患者回診回饋學不到的,一次性的跟診或義診活動個人覺得意義不大。

在學校學習期間,會不會有學生時代容易忽略的盲點?

我覺得學校有一個很大的盲點,就是重內科不重針傷,針傷相關的學分太少了,在醫院也是大多只動針不動手。我很慶幸我有去外面補習針傷課程。我的診所患者人數比例內科跟針傷科大概各占一半,內科疾病主要是感冒、腸胃、調經、睡眠疾患;針傷科主要是扭傷跟慢性疼痛。患者其實把診所的中醫當成一般家醫科,成功圈粉後,患者全家大小問題都會找我們處理,被患者介紹真的很有成就感。

另外一個可能發生的盲點則是,針灸與傷科手法其實互體互用,在臨床上我發現其實針與傷缺一不可,沒有觸碰到患者摸到肌肉緊繃或關節打手處,是無法評估治療效果的,遠處取穴時對患處徒手鬆動常有立即療效,反之亦然,先徒手調整再局部取穴效果常好很多,很多診所常配合推拿店的話會比較難體驗針傷合一的經驗。

如果在外面補習針傷科,學長覺得門派要怎麼選擇(比如軟傷、硬傷)?而太早學會不會容易忘記?

越早學越好,我覺得不用分軟硬傷,只要聽得懂就可以學,一開始一定學不會,要一直練習下去才不會忘記。學不會也不用太挫折,其實學技藝都差不多,畫畫鋼琴書法幾堂課不可能變高手的。重訓學自由重量前幾個月差不多還在練軌跡,不可能像老手練好幾年的當然又重又穩,同樣的要練出傷科手感,沒有幾年的基礎很難。我在醫院見實習遇過幾個後中強者浸淫針傷不知多少年的,跟我們初學比起來厲害很多,一樣的動作手法,他們做的又輕又鬆,有傷科手感臨床操作針灸取穴會很吃香。

因為知道學長在大學時期就對武術、重訓很有研究,想問學長這些所學有沒有可能跟臨床接軌?

說研究不敢啦!現在我針傷的背景思路以太極拳跟重量訓練的角度為主,目前我認為大部分的慢性損傷來自於生活習慣出力模式不理想,我常常觀察他們做平常不舒服的動作中出現力量流動卡住的關節,來考慮代償位置並治療,譬如說膝蓋疼痛,下蹲動作可以看到髖關節或腰部緊繃,用太極拳說法就是不會落胯,重訓說法是髖鉸鏈異常,於是我以治療髖或腰為主,除了局部下針(剛接觸臨床激痛點很好背好用。)以外,我喜歡針山元式頭皮針,然後叫他們在診所做拉筋或是矯正訓練,目前這樣的治療我認為比較積極,比起對患者說這是舊傷要常常來針灸當保養好多了。

至於急性損傷,目前遵照peace&love原則,盡量遠處取穴做動氣治療,鼓勵患者盡早恢復活動,縮短病程,譬如輕度足踝扭傷的患者,牽引鬆動關節,在手上針兩針,就讓患者在診所散步15分鐘,恢復速度快很多。

太極拳的放鬆有助於學習感受力量流動,建議學弟妹多跟別人搭手,互相砥礪,例如感受到同學的肩頸僵硬緊繃,就可以考慮怎麼調整訓練讓這個肩膀鬆開。重量訓練則是訓練身體承受力量負荷,觀察動力鏈,隨著健身知識的觀念越好,越能夠理解身體如何有效率的負荷重量,例如硬舉動作中,臀部肌肉的強壯可以避免下背部的代償,臨床上太多臀部無力造成的慢性腰痛,與其叫患者不要彎腰不要工作不如訓練強化他的屁股。

在個人體會中,重量訓練與太極拳這兩個運動使用的語言雖然不同,但在人體結構力學的觀念是一致的,人體有比較有效率的工作模式,可以讓你穩定又安全的出力。所以臨床上我跟男生講重訓,女生講yoga,老人講太極,嗯嗯差不多。

學長有沒有可以推薦大家的書單?

如果要推薦一本書的話,我會推薦:「第五項修練」。這是我重考班的老師推薦的書,這書核心重點在動態性複雜問題與系統性思考。其實大部分疾病有一連串複雜的變因在變動,臨床上只能找一個相對的最佳策略當解法,有了這個觀念後,比較不會迷戀奇招或特效藥。

學長對未來職業有什麼建議或想法嗎?

我沒有參加負責醫訓練計畫,目前聽同學評價都是差評,我個人選擇是不急著拿開業資格,未來要開業再去淌渾水就好,趁年輕去看一下外面的生態,雖然我前半年看病很緊張,但那時我覺得自己成長速度是最快的,也幸好我老闆沒有給我業績壓力,讓我慢慢摸索。其實在診所的世界中,頭銜或學歷不好用,患者口碑才是重點,有讓患者感受到效果,就會指定介紹你,門診量就上來。未來中醫師總額大爆炸,大家一起壞掉之前,要做出自己的特色。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