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實習開始前先幫自己設個目標吧!│黃鈺婷

目錄

在實習開始前先幫自己設個目標吧!

中醫實習大部分的學習來自門診跟診,平均一週5診,實習外的空閒時間超多,不管有沒有要走中醫,都值得先規劃好學習目標,想想這一年怎麼充實自己,如果沒有預先設好目標,並且定期檢視進度,很容易一事無成就自由快樂地度過一年~

跟診如何學習

主動爭取學習機會很重要

    中醫實習常被說是clerk 3.0,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後面看著老師開藥下針,畢竟不可能讓我們直接開藥給病人吃或是選穴下針,除了自己腦中要假想如果是你接這個病人要怎麼思考與治療,可以多爭取跟病人互動的機會,像是接初診病人或是先操作傷科手法(要先了解這個醫師的習性),之後再回頭與老師討論治療思維,有時方向合理,有些醫師也會直接使用你的開方,這樣就可以再追蹤患者療效。主動多問醫師問題,也會給他一些靈感多分享一些臨床經驗等等。

假設你正在看診

    跟門診時,除了一些主動教學的醫師,通常都是坐在後面觀摩,這時腦中也要反覆演練,假想自己在看診「想多問什麼問題去做鑑別?」、「要抓哪些主症?」、「中西醫的觀點?」,並且擬出一套自己的思路、開方,與醫師之處方作比較,通常都會有卡住或是思想不周的地方,再回頭去做補足,如果只是單純抄方,只有input沒有output的話,很容易變成走馬看花,更容易忘記。

老師都是不同派別怎麼辦?

跟診學習時可能會發現醫師們的專長、思維、門派可能都不同。初期跟診時可以先觀察、多方學習,詢問或揣摩老師的用藥思維,這時候可能會在不同思考模型上來回切換,同時也可以藉由這個機會觀察、比較療效,治療是否有層次,療效可以到什麼程度。

中後期根據自己臨床跟診的觀察,比較喜歡怎樣的思維,適度取捨,幫自己的技能樹配分,針對想發展的領域更深度地學習,並且建立自己的臨床思路。

要念什麼書?怎麼找學習資源?

直接問醫師有沒有推薦的書,除了有臨床經驗者推薦的書可能更實際外,也會更貼合醫師的用藥思維。有些醫院像是長庚,有編各科的臨床手冊可以做參考。

跟診後可以針對常見「主訴」、「疾病」做主題式的複習,有臨床案例可以參考,真的會比從書籍的第一頁開始翻,更加深學習印象。而在實習點取得藥物比較方便,可以把握機會多嘗試,才不會只有做報告,淪為紙上談兵~

實習之餘的時間,可以選擇去聽演講了解中醫發展近況,這些資訊透過各醫學會粉專、台灣中醫課程分享可以找得到,今年五月首屆的台灣中醫青年論壇邀請新生代中醫做一些臨床經驗分享,整場滿滿的乾貨不冷場,雖然論壇兩年後才有,但推薦大家可以關注粉專及講者,通常也會分享一些臨床中醫觀點;再來推薦許志遠醫師的緻和診間隨筆邱澤夏醫師,內有醫案分享可供學習參考。也可以選擇參加課程,在北部實習常聽到的有林氏結構傷科、美容針、古典針灸等等,也有人主動找執業的學長姊跟診,或跟著醫師做研究,就看你自己想要往什麼方向發展,多問多聽都可以找到一些可用的資源。

如何做報告?資料怎麼找?

在做報告時,應該都能找到學長姊的報告檔做參考,在架構上通常可以將其切分成病例報告、中醫觀點、西醫觀點、相關現代研究。中醫觀點中可以涵蓋古籍文獻、中醫理論、醫家病案分享等等;西醫觀點就跟西醫見習的報告差不多,大家應該很在行。

其中比較讓我困擾的是中醫研究期刊、論文的查找。通常我會在「Pubmed」及「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做搜尋,偶爾會參考華藝線上圖書館。再來是評估其可信度,例如出自哪篇期刊?Impact factor多少? 研究設計如何?被引用的次數?是哪個國家寫的論文?(如果看到我們C開頭的鄰居,先幫它打個七折吧

此連結中為中醫藥常投稿的SCI期刊 > https://reurl.cc/xGDQVb

畢竟絕大多數的中醫研究來自中國,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搜尋時,可以發現期刊來源五花八門,像是XX學報、XX雜誌、XX中醫藥,點開期刊來看,也常常覺得內容水水的,每個都有顯著療效,到底是真是假?那時候詢問總醫師跟主治的意見,除了上述評估方式外,中國的期刊可以參考大城市地名的雜誌(例如:《上海中醫藥雜誌》、《北京中醫藥雜誌》)、《新中醫》、《中國針灸》、《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中醫藥大學學報(中國中醫藥大學很多,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廣州、成都以上幾間是中國內部排名水平較高的學校),雖然列出幾家比較值得點進去看看,但內容還是要靠大家清晰的腦袋自己評估了。

以上是我中醫實習心得分享,希望能對學弟妹們有些幫助,祝大家實習順利~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