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實習心得

目錄

作者為中山醫實習醫師

        大七這年是從課本邁向臨床最關鍵、但也是最迷惑的一年,統整自己這年的心得,知識層面增長得不算太多(可能是個人問題),但倒是有一些啟發性的課題跟大家分享,姑妄言之,姑妄聽之。

        實習這年的狀況每家醫院各有不同,在我們醫院是每個月輪一個team,一個team由一個主治帶,由於各主治也有身兼負責醫訓練的各科別指導醫師,所以即使普通來看感冒、肚子痛頭痛的病人可能都有,但總會有一些客群上的偏重(比如說兒科、婦科、傷科…等等的)。

        把握當月科別的獨特性,事先知道自己這個月該怎麼度過,我認為是很重要的登入準備。

        什麼登入準備?我想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有興趣想發展的科別,中醫系也讀了六年,也會對自己的短版有所了解,以我自己為例,可能因為身材的限制讓我對傷科的掌握度是較低的,更希望能向內、針灸科發展。清楚自己的路,那在面對接下來一整個月的course時就必須有一些適當的調整,以不浪費時間又能兼有收穫為指導原則。

        這裡我想針對建議讀物,做例行報告、跟診、空閒時間的運用一起結合討論:

建議讀物

剛開始實習時總有些雄心壯志,像是這年要讀完誰誰註解的傷寒論啦、或是複習完哪本國考科目教科書…之類的。不過通常第一個月就會被實習的雜事、值班、時間切碎的現實面打回原形XD

我自己的調適方法是,每天至少要有10-30分鐘的閱讀時間,不用多,閱讀甚麼都好(中醫的我看、棒球知識數據面的我也看),總之要保持吸收「書籍知識」的狀態,而非被外界「資訊」催眠。讀物的部分可以是你一開始對自己的整年期許,如果沒有整年期許,我非常建議從當科遇到的病人特點切入來閱讀。

如果你也對內科、針灸有興趣,那在接觸這類病人的同時,可以針對「專題」有系統地去讀書與找資料,如果對主治治療上的用藥、方劑、取穴有不熟的地方,也可以回到教科書與自己偏好的書目複習,才不至於浪費了有興趣科別的幾個月。

至於可能較沒興趣的科別,也要幫自己設立一些登出前的「收穫底限」,舉傷科為例,像硬軟傷最常用的基本手法啦、一些基礎的解剖知識等等,就是我為自己設立的下限。

例行報告+跟診

報告大概分兩種,一種是病例報告(以病人為主體,討論C.C./P.I.等各種基本資料,到理法方針藥的綜合報告);一種是專題,像是Review一個臨床疾病的流行病學、症狀特點等等。

病例報告通常較需要投入時間,但由於資料大部分都是第一手蒐集而來的,所以對自己如何approach病人會是很不錯的磨練,部分實習醫院會把初診交給intern問診,key好資料之後再給主治問,這個機會就是精進自己整個思路的大好機會,一定會有不知道問甚麼當機、或是腦中混亂,進而問一些沒有鑑別診斷意義的問題的撞牆期出現,不過不用擔心!多接幾個病人就好!熟悉了以後就進一步在腦中練習自己開方、推演病機,再跟主治的final處方相互對照,思考自己有任何不足的地方,有問題的部分一樣回去找資料、念書。

回到報告製作,病例報告其實就是把你整個思路呈現給大家,那可能又稍有不同,除了思路明確,也強調去蕪存菁、用最佳的格式表達等等,我認為也是一種不錯的訓練。

Review的報告呢?就是你回家自行找資料、念書的完整版,所以報告其實也是跟診離開診間後的延伸,掌握思路才是這年最需要的訓練課題。

空閒時間運用與省思

我個人的建議,除了個人進修外,補足精神會是第一考量,在實習這年除了知識面的提升,身在醫院時更需要自己保持警醒,去體會中醫在大環境下扮演的角色。不管在哪裡實習多少都會遇到會診,可以透過西醫環境對我們的了解與態度,進而省思中醫該如何發揮優勢、同時也體會到中醫的極限,並尋求進步的方法。

老實說,「中西醫結合」是大家一直展望的未來趨勢,但個人認為這並不侷限在中西醫師專業之間的互相對話,從練習與一般病患的溝通做起才是最基本的,臨床上遇到用西醫思維詢問病情、推論養生的病患非常多,如何統合兩個系統的知識點、深入淺出的表達也是這年臨床很重要的課題之一。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