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科目之閒聊|譚弘熙

目錄

筆者撰文時為等著要去中國附醫當西醫PGY的替代役

前言

欲究心一人之著作,必須探討作者之生平出處,小弟我是走西醫的人,沒事又會在校院座談上講些不得體的話,我寫的東西大家看看就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中醫

正文

中醫學史在國考只佔數題,分數也不好拿,似乎也跟日後行醫的能力沒有太大的關係,所以我大部分的同學,對中醫學史的印象只剩下當初期末考被「麻佛散」這選項給陰了這件事。然而,對一個剛進入中醫系的學生,中醫學史是認識中醫的一個重要途徑。我們選用的課本是知音出版社的承啟版《中國醫學史》,當然,書中不免強調各種第一、與疾病的鬥爭等等狼性的內容,同學在上台報告時也不免強調中醫的各種第一、各種中醫早就知道、中醫的整體觀等等,順便數落一下西醫,(可是西醫占健保總額九成呢…)。但是中醫學史的發展是與文化密切相關的,沉醉於各種第一、各種早就知道,無助於我們爬梳中醫前輩們要留給我們的東西,甚至有害。

例如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許多的中醫文章都會提到帕金森氏症屬於屬「顫證」、「震顫」、「顫振」、「眩掉」等的範疇,早在《內經》就有描述,而張子和所著的《儒門事親》更具體描述了第一個帕金森氏症案例,比James Parkinson所發表的”Essay on the shaking palsy”早了六百年。帕金森氏的症狀包含了靜止時顫抖(Resting tremor)、動作遲緩(Bradykinesia)、僵直( Rigidity)、姿態不穩( Postural instability)等等,顫抖只是帕金森氏症眾多症狀中的一個。而所謂具體描述了第一個帕金森氏症的《儒門事親》的原文則是:「新寨馬叟,年五十九,因秋欠稅,官杖六十,得驚氣,成風搐已三年矣。病大發則手足顫掉,不能持物,食則令人代哺,口目張唇舌嚼爛,抖擻之狀,如線引傀儡。每發,市人皆聚觀。夜臥發熱,衣被盡去,遍身燥癢,中熱而反外寒。久欲自盡,手不能繩,傾產求醫,至破其家而病益堅。」這樣的發作模式與症狀真的與帕金森氏症很相似嗎?真的早了六百年嗎? 早了六百年,所以呢?

黃龍祥所著的《針灸學術史大綱》或許是一個爬梳針灸學史,結合臨床問題從而提出新觀點的示範,當然,他的觀點有人同意有人反對,但這無損於《針灸學術史大綱》為爬梳中醫學史的典範。《針灸學術史大綱》對我們課業繁重的中醫系或許太厚了些,薄一些、同樣是黃龍祥所寫的《經脈理論還原與重構大綱》或《黃龍祥看針灸》也是不錯的入門選擇。其他醫學史的學者如李建民、栗山茂久的著作,或林伯欣老師所寫的《痛史:古典中醫的生命論述》都能為我們帶來不同的觀點。在剛進入中醫系後、在全心追求技術(點數?)前,讀點離經叛道(XD)的東西,或許能讓我們往後的路上有著更開闊的胸襟。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