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為筆者大三學習心得,如有偏頗請見諒)
中藥
中藥方面的學習一直是許多人的苦惱,記得大二上那年花了半年讀張廷模的講稿,但後來發現讀到後面忘了前面,筆者後來認為學習中藥較好的方式是第一你可以去中藥房幫忙,不過一般是不太會給外人去幫忙的,筆者就被拒絕過二次 QQ,後來發現在健行路上有家”聯合中西藥局”,比較偏向傳統中藥房,是可以去幫忙的。把自己放到那環境對於學習中藥和認藥會比較有趣,在那他們不會主動教你什麼,但你可以問,店裡的老闆滿強的,能問到什麼就看個人了。筆者建議在那裡除了認藥還可以去觀察每位拿藥單進來的病患其五官型態聲色,譬如進來拿瓶金鎖固精丸的人其形態眼神如何,藥單上一堆疏風熱的藥其聲色如何,學著去觀察。再來要多去感覺藥物的滋味,譬如你嚐下半夏在喉中的辛刺感,對其降逆氣止嘔就會有比較親切的感受,或者嚐下細辛含在舌上的麻木感,對其能止牙痛也就不意外了,不過切記注意服藥量,筆者有次吃了生附子,舌上麻木將近兩小時,還有次服附子科中結果心悸了一個下午。
再來是書籍的部分筆者不太建議讀張廷模,也不建議一開始就強迫自己把每味藥一堆功效什麼消腫排膿,祛濕利尿死記印背下來,因為第一有些藥寫什麼功效,其實是和其他藥物配伍後的功效,也就是一個方劑或藥對的功效,而不是自己本身的功效,所以這部分可以先有印象,等學了方劑再去看一味藥有什麼功效有什麼方可以印證,當然要應付考試就另當別論了。
對於中藥入門還建議可看”小郎中學醫記”其對藥物的功效、治療都解釋得淺白卻又得其精髓)
傷寒
傷寒經方很厲害,但不好學,記得大二那年蘇奕彰老師再三強調病機的重要性,但筆者在看了幾本傷寒書後卻遇到一個瓶頸,那就是每位醫家對傷寒的闡釋都不太一樣,有些還互有牴觸,再來有從五運六氣,有從經絡,有以經解經。看越多發現醫家對病機的解釋都有所偏頗且文謅謅讓人難懂,再來如果病機不具唯一性,那其意義何在?(http://www.elleryhuang.idv.tw/2013/09/blog–post_6920.html)這篇文章所探討的議題可以仔細想想,不用馬上有答案,也不用完全認為他說得是對的) 以下為筆者重新思考後覺得比較好的學習傷寒方式
後中的傷寒課不錯,可以去聽
脈學
脈學部分也是一堆人的苦惱,第一不知看什麼書,第二看了沒把過也不會,筆者認為把脈真的得先多去感覺,首先對寸關尺和把脈基本步驟了解後就多把,筆者每天早晨起來都會先感覺脈象,然後多去感覺別人的脈,一開始真的完全不知道在幹嘛,但有天你就會突然發現,咦!好像不太一樣 ㄟ,我怎麼摸到一顆的感覺?怎麼我的脈竄起和沉下去的感覺不一樣?有了感覺後再去向老師討論,筆者大二聽完黃進明老師的課後大三又跑去聽了一次,一來複習,二來是為了向老師確認我這一年來感覺到的是什麼。
針灸和傷科
傷科的部分筆者認為不急著去學,尤其是軟傷科,因為其強調手感和自身對身體協調性的感覺,沒有先培養這感覺去學會比較吃力點,筆者目前是從傳統武術中學習培養自身對三關九節的協調性感覺,太極拳也是不錯的選擇,先有初步的感覺再去學會比較實在。針灸部分可以去學習吳宏乾或其他老師的針灸課,但學費有點貴就是。如果不想花大錢,筆者建議多讀書,再來可以參加義診,不管是醫藥史社辦的或義診部,針灸部分都可以學到蠻多的,再來校外有個”莊順和”醫師,他有在免費教,可以去找他,雖然教得不多,但筆者認為中研加上義診或針研已足夠,再來就是多讀書,然後莊醫師可以跟診,從跟診去學習書上的東西筆者認為是不錯的省錢又省時的方法。
內難經
這部分不急著看,但也不可不看
其他書籍
學中醫要多看書,把自己的眼界打開,了解生命是可以從很多不同面向去看待得
超連結: 易經雜說(南懷瑾)
社團
超連結: 中醫對重症的治療
請追蹤這些人或社團,以接收醫學資訊林兩傳、李世滄、Frank lee、鄭宏足、俏女巫的草藥秘方(請讀者務必詳見文章更新)、當張仲景遇到史丹佛、燃燈醫易傳承聯誼會、緻和中醫診所
學思筆記 (此為筆者很推崇的學長,可以去看看人家治學的態度)
文章更新(編按):
關於”俏女巫的草藥秘方粉專”因其具有極高討論性,請讀者務必審慎思考此資源的運用。
我們在此初步整理了前輩對於此粉專的疑慮,但為了保留前輩的原意,我們正在取得前輩們的同意,將FB留言區的意見轉貼至本篇文章的留言區,讓讀者能獲有對粉專資源爭議全面的想法。
以下初步摘要關於”俏女巫的草藥秘方粉專”,前輩不建議使用的原因:
1. 此粉專持有的部分觀點有偏頗或是錯誤之處,對於基本觀念還建立得不夠穩健的人,可能還無法辨別錯誤的地方,而若將夾雜對錯的觀念全盤吸收,可能造成往後學習上的既定印象以及錯誤的偏見。
2. 此粉專具商業化經營,其可能具有誇大的行銷模式,且獲利來源也具有極高爭議性,甚有違法之虞。 詳情原文請稍待我們獲得前輩的同意後,更新於留言區。
備註:
初學中醫的建議可以先看看萬病從根治、醫鑰、跟者太爺學中醫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