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分享|wei(探花)

目錄

前言

我是一個臨床執業了三年多的中醫師,當年應屆二階國考是全國第三名,以下跟學弟妹分享我當年的準備心得。現在回頭看,只有針傷科的資料內容是對臨床有些許幫助,其他都只是應付考試為主。所以勸大家如果想在中醫實習過程準備就優先把針灸科跟傷科準備起來,其他科目就等實習結束再讀吧!! 但是傷科內容很雜,題目有時又很刁鑽,後面會提到我的方法,所以實習結束後不要把時間放太多在傷科上面。

**優先衝高分的科目: 針灸、中內中證、金匱、溫病

**時間分配

較好拿分,值得投資最多時間的是針灸、中內中證、金匱、溫病。

次要的時間放在傷科、婦科、中外、中五官、傷寒、中兒、中診。

以下是多位優秀學長姊認證的國考資料

[二階國考可印來讀的資料,後方數字是禾辰影印店的檔案編號]

  1. 中內跟中證: 中內及中西醫結合內科學表格(A0184)
  2. 中診: 中診表格終極版(A0237)
  3. 溫病: 佑_溫病學整理(A0817)、溫病速記(A0818)
  4. 傷寒: 傷寒三合一(A0816)
  5. 金匱: 金匱三合一(A0240) **金匱大多是考方證對應,少數考各篇的基本定義如五臟水、痰飲四水。方劑組成建議要記,現在出題有時候只會列出所有藥物讓你選。
  6. 中婦: 佑_中醫婦科學整理(A0195)、中婦考前衝刺版(A0186)
  7. 中兒: 佑_中醫兒科學整理(A0820)、幼科機關槍+PBCM24整理痘診心法
  8. 中外: 中醫外科學合體版+佑_中外整理+佑_中外圖譜(A0208)
  9. 傷科: 愛姍姍系列傷科(A0289)、中傷表格整理長庚版)(A0292)。資料裡的正骨心法內治雜證法必熟讀!
  10. 五官科: 佑+右_中醫五官科補充版(A0294)
  11. 針灸: 佑_針灸學整理(A0839)、針灸取穴圖譜(A0054)

**若有傷寒承啟版跟傷科承啟版這兩本課本,可以搭配考古題讀。傷寒越考越難,CP值不高,如果要讀就先讀熟太陽病。

**溫病跟中外有小名學姊錄音檔,可以先聽,輔助記憶。

國考各科心得

臨床一

1.傷寒金匱

資料: 承啟版傷寒論課本、金匱三合一、金匱承啟版課本(讀病名定義部分就好)

    建議直接讀外觀咖啡色的承啟版課本,一開始可以先分個兩到三天,把課本整個先快速翻一翻找回記憶。以往太陽病題目大概會佔一半,最近幾年少陰病、厥陰病、霍亂病也都有出現一些題目。以往會考一些課本的條文解釋,讀課本主要看”提要”跟一些下面的條文解釋幫助理解條文。重點還是有方劑的條文,要對這些條文比較熟悉。像我霍亂病只翻過一次,考試時就完全沒印象。

    金匱記熟方證對應,以現在難度應該可以拿到六到七成的金匱分數,但現在考試都要記組成,即使是問方證對應的題目,常常也只會列出所有藥物,而不給你方劑名稱,所以想要拿到全部金匱分數,一定要背方劑組成。最近題目可見到直接問方劑組成的。金匱每篇的病名定義要額外讀一下,例如肺萎跟肺癰他們主症跟舌脈應該如何。金匱三合一這塊比較欠缺,要自己補上,可以去圖書館借金匱承啟版課本讀一下,因為金匱這科比起傷寒論還算是好讀,所以金匱一定要拿到八成以上的分數。

2.溫病

資料: 佑溫病學整理、溫病全壘打

聽小名學姊溫病錄音檔,三個多小時,讓自己掌握溫病的大概,把筆記抄在佑溫病學整理跟溫病速記上面。然後寫個兩三年的溫病考古題。再讀溫病全壘打的表格,把每個疾病定義、好發季節、疾病特點掌握住,最後再來記住證型對應哪些方劑。溫病做完以上事情應該可以拿到七成以上的分數。

3.中證中內

資料: 中內及中西結合內科學表格、弘祥中醫證治學課本

中證跟中內,基本上都背同一個表格就好,但現在越考越難,以前背證型表格就可以幾乎應付九成題目,但是現在沒辦法,背證型表格大概只能應付七到八成題目,但是還是要先看熟證型表格,把每個方證鑑別一下,主要是先看舌脈,舌脈常常都會給得比較明確,然後再看症狀。例如脾氣虛就要有像大便溏軟這種脾的見證,陽虛證就要有四肢冷、小便清(長)、舌淡胖。主要是看病機選方,所以會看到慢性鼻竇炎鼻塞還在用補中益氣湯的情況。有的會特別難鑑別,要把症狀記清楚,例如鼓脹、水腫、耳鳴、心痛,有的證型容易搞混。像是耳鳴的痰火氣鬱容易看到口苦脅痛舌苔黃膩,龍膽瀉肝湯就選下去了,但是他標準是給滌痰湯!!!

另外要借課本把前面診斷跟辯證要點稍微看一看,現在考試很常考(大概佔兩~三成,有時候還混在其他選項裡考)。歷史沿革的題目真的沒辦法,考到你還記得的就是你的。但是有些歷史一看就是很重要,可以稍微整理一下,例如中風在唐宋以前都是認為是外風引起的,宋元以後才開始認為有內風影響。這對看懂方劑也有意義,像是唐代孫思邈千金方的小續命湯、清代王清任的補陽還五湯、清末民初張錫純的鎮肝息風湯等等。吐血那章歷史講到止血法,繆希雍的治血三法考很多次,清末的唐宗海的治血四法(還沒考過),都是臨床治療血證的常用方法。

4.中診

資料: 馬光亞中醫診斷學課本、中醫診斷學表解(外觀紅色,蔡鴻祺醫師編)

讀四診的部分即可,望診、脈診要特別多花一點時間看,其他憑中醫的直覺寫就好。這科是難就很難,簡單就很簡單的一科。

臨床二

中婦

資料: 佑婦科學整理

越考越難,歷史題越考越多,這科很難全部拿到分數。但因為還是算簡單的科目,主要還是先讀佑整理的婦科,各論疾病的定義、辨證要點、記熟方劑證型對應。常考的方劑組成要記得,例如大小營煎、先期湯、定經湯、固陰煎、壽胎丸、保產無憂方等。這樣應該可以拿到這科七到八成的分數。最後如果有時間再讀歷史沿革,當作看故事書看。

中兒

資料: 佑兒科整理、幼科機關槍(幼科心法)

先讀佑兒科整理,把證型方劑大概看過一次,先跳過驚風、疳積、癇症這三節,這三章考題少,而且內容雜。其他章節都要讀,講義很薄一下就可念完。疰夏、夏季熱、咳喘、泄瀉、水腫要記熟,幾乎每年必考幾題方證對應。

再讀幼科心法必讀幾個常考章節,例如泄瀉、感冒、咳嗽、喘證、水腫、淋證,現在都是考症狀叫你選方,專心看這幾章,翻過幾次應該考試會有點印象。其他少考的章節就放棄不讀。痘疹心法每年必考一題,主要是方證對應,可以考前一兩天或考前三十分鐘再讀董書呈的方劑整理表格就好。

臨床三

傷科

資料:承啟版課本配長庚阿超講義、愛姍姍傷科。

建議直接讀承啟版課本搭配長庚阿超講義(把課本部分內容表格化的資料)一起看,因為課本的圖比較多。讀的同時複習解剖,複習四肢的骨頭肌肉神經、膝蓋和足踝的軟組織跟韌帶,把Netter放旁邊對照著看,把課本骨折、脫位、傷筋這三章讀過一次。可用對比法讀書,例如上肢骨折跟下肢骨折對應,像是肱骨幹骨折跟股骨幹骨折對應著看,會發現有點像,都分為斷成三部分,在下段骨折都會影響嚴重影響神經血管等等。肱骨頸跟股骨頸都是老人容易斷掉。前臂橈尺骨骨折跟下肢脛骨腓骨骨折一起看,會發現都是一粗一細的骨頭,兩根一起斷的時候,受傷模式有點類似,比較細的骨頭容易斷,復位則是要先處理主要(粗)的骨頭。肱骨外髁、肱骨內髁、尺骨鷹嘴骨折跟股骨髁上和骨折,因為在關節交界處,常都是被肌肉突然用力收縮撕脫。肩關節跟髖關節對應,前脫位跟後脫位的方向都一致,復位手法也類似。西醫的PE跟一些復位手法的部分可以直接看youtube上面的影片。講義有時候會有寫錯,例如膝反射改變是哪幾椎的HIVD,十字韌帶起始點之類,要注意一下。

中外

資料: 中醫外科學課本(中醫外科講義)、中外合體版

考古題式讀書法!!! 因為這科實在太沒道理,要精讀的部分是講義的總論、大章節的定義,例如癰、疽、疔、癤的定義,細部的病,一開始就要看考古題考了什麼,用考古題去背常考的病。風那個章節考題最多,那部分在講義可以精讀。其他就是有點印象就好,可以每天吃飯時間看看圖譜記一下那個部位的病名叫什麼就好。

五官科

資料: 佑眼科學整理(後面有耳鼻喉的部分)

考古題式讀書法!!! 眼科先背五輪八廓、再記中西醫解剖名詞對照就好。再用考骨題去讀各論的中醫病名對照西醫是什麼病,例如金疳是指泡性結膜炎、綠風內障是急性青光眼。看這個病的表現特徵是什麼。看考古題都怎麼描述症狀,多看幾年題目就會有感,方劑不用硬背,考試的時候,憑中醫的證型感覺去猜就好。

耳鼻喉科也是先記中醫病名對照到西醫是什麼病,症狀如何。例如鼻鼽是過敏性鼻炎。耳鼻喉的方劑比較單純好記,需要記一下,而且耳鼻喉比眼科更常考方劑。

臨床四

針灸

資料: 佑針灸學整理 或針灸2011、2011治療學表格、各穴表格智健初編(背穴位的取穴法)、針灸取穴圖譜(看圖為主)、新編彩圖針灸學課本、黃維三針灸科學

這科可以衝高分數,越早唱穴歌跟經絡歌越好。必背的就是穴歌(每個經絡的穴位跟其順序)、經絡巡行歌、五俞穴(跟五行搭配)、十五絡穴、十六郄穴、八會穴、六府下合穴、八脈八法穴、馬丹陽天星十二穴(只要記得有哪些穴就好)、孫真人十三鬼穴、三才穴、三部穴、行針指要穴。再來就是穴位的取穴,基本上,所有穴道的取穴法都要看過,而且最好都記住!! 比較難的是胸腹部和頭部,要記得是第幾肋和頭上幾寸。穴歌記熟以後,取穴大概都看過一次,然後就可以做橫向比較,例如都在四五肋間的有神封、乳中、天池、天溪、輒筋、淵腋。

艾灸、拔罐、刮痧這三類的題目也很多,可以用考古題複習,要把課本內容記熟,這三類的題目完全出自新編彩圖。這類題目已經出到爛掉了,要讀很熟。

針法學,也就是行針手法(補瀉、各家複式手法等)、官針二十九法、針具(皮膚針也就是七星針、三稜針、電針)等等,定義要讀熟,這裡很容易失分。

經外奇穴、頭皮針、耳針。經外奇穴的取穴跟主治都要記!!! 頭皮針主要是國際頭皮針,耳針常考部位名稱跟某個點在哪裡(例如渴點、耳神門),講義也就兩頁,看熟那兩頁就好。

治療學的部分,考試是以新編彩圖為主,先記熟疾病治療定義,例如顏面神經麻痺治療以手足陽明經為主,足太陽經為輔,初期用瀉法(但是急性期不要用電針),後期疏通經絡或用補法加灸。治療學也會考幾題黃維三針灸科學跟承啟版針灸學。先看熟新編彩圖以後,再看針灸科學跟承啟版。治療學有時候沒念熟也會寫對,解題技巧是首先要看他穴道經絡有沒有寫對(例如中渚是三焦經滎穴,這個就是錯的,他是俞穴,所以這個選項後面的字你都不用看了。),取穴法跟交會穴那些有沒有寫對,再來就是去感覺配穴合不合理,如果前述都正確,配穴感覺也合理,那個應該就是對的

最後衝刺

最後階段要留幾天看針灸歷史,這部分一定要讀,比起其他科目,針灸歷史有時候考很多題(可能兩題甚至三題),一定要記得哪些醫家寫了什麼書。這部分要讀黃維三針灸科學的部分,歷史題出題主要是以那本為主。(新編彩圖的歷史講很少)

**一開始就要聽溫病錄音檔,然後把筆記寫在佑溫病學整理跟溫病速記上面。接著馬上寫考古題。然後背金匱方證對應,金匱跟溫病在一開始天天看他兩個小時,大概10~15天就會非常熟,然後之後再每天花少少的時間複習他就好。

**一開始就要趕快唱穴歌跟經絡歌,把穴位全部記熟。再來才是讀那些細部的東西。

**要複習四肢的骨骼肌肉神經解剖,對傷科跟複習針灸取穴都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