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靖容(゚∀゚)
很榮幸有J個機會跟大家分享一階國考準備心得。在準備國考時,大醫精誠網站的學長姐的心得給了我很多的幫忙,真的非常感激。我會盡力還原自己的史實,希望也能帶來一點小小的幫助。準備的時候看了學長姐的心得,發現我對於制度與出題脈絡方面完全不清楚(哪些現在不考了,哪些題型改變),會盡量附上學長姐有提過的。聽同學說今年出題方向不大一樣,但我真的0敏感度沒辦法分享抱歉Q。另外,因為我自己有另外在外面學中藥,這部份準備較少,所以邀請沒有放掉中藥準備的蘇氏竑宇來feat.這份心得,希望能給大家多元的角度XD
覺得重要的東東先說
- (我自己啦) 絕對沒有國考前30天才開始準備。
- 大家寒假或學期間準備前,絕對,要先搞清楚國考考哪些科目!當初我寒假差點就開始讀傷寒論了(幸好太怠惰所以沒有開始)(疑)
- 我覺得準備過程真的很辛苦,結束後跟朋友討論才發現大家都是這樣(無論是實際上身體不舒服或者心靈無助),所以別慌,一起加油吧。
(事前加持)
覺得要把自己學過,對準備國考很有幫助的東西講清楚,讀書方法才有參考價值。如果你沒參加任何一個也完全沒關係,也別因為同學跟你講什麼就覺得沮喪!國考其實就是考試取向,這段時間付出多少努力、方向是否正確,才是最重要會不會過的關鍵,認真。(學過的人也別show off自己早就背過了,醬很壞Q)
- 中研、針研:中研負責上仲基(x)中基(o),中基算是熟稔;針研的淬鍊則是讓我對各經俞概論與經絡都有基本的背誦跟認識。
- 校外的中藥課:老實說為我的中藥奠定了還不錯的基礎,避免業配就不細講。
時間
6/29(五)考完期末考,用周末的兩天休息沉澱調適心情,7/28考試,所以用了四個禮拜準備。時間分配方面本來想寫出細節,但發現真的忘記了,怕隨便回想有謬誤。所以講幾個想到的大重點就好:
- 整個衝刺期用「周次」規劃每周的進度,每天再規劃並調整今天想要達成的目標。用大範圍的周次劃分可以明瞭進程,漸漸加大讀書強度。
- 每一天則是用「時段」(早中晚)來分配想讀的東西。
- 因為喜歡先讀完再做題目,把近五年(每年有兩份)考古題留到最後一周來直接考。
- 以方劑、內經(條文)為主軸。難經、中醫史、經絡等等穿插其中。我自己試驗了方法,比起方劑日/內經日整天讀同一科,每天都有固定接觸各科自己會吸收得比較好,大家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模式。
科目
[基礎一]
中醫史:
浩浩湯湯橫無際涯,但我不敢直接放掉。建議很基本的like金元四大家、溫病大家、特別有名的醫家(華陀、孫思邈、張仲景…)的基本年代特殊貢獻等等等,一定要很熟悉。其他就在小休息的時候當故事看過。以下是我準備的方法:
- 國考重點整理中醫史部份:我就讀一遍,但老實說能記得的有限Q
- 考古題:從詳解複習抓重點,除了對的選項也要仔細了解錯誤的選項(因為某年的錯誤選項也可能拿到另一年出題)
內經:★★★
內經絕對是大本營,務必反覆閱讀,硬記也要記起來。
一. 內經條文:
- 國考重點整理的內經部份:我沒有讀大綠,而是直接讀學長姐的國考整理當成第一次,但因為基本上都是條列化的整理,沒有細節,遇到不大理解的內容上網直接搜尋條文,網路上有蠻多人會註解。現在想想那時有點太鑽牛角尖花了太多時間,內經的玄妙一時半刻是弄不懂的XD。BTW學長姐的心得說第六章的診法幾乎不考,事實上也沒有考。但是我在診法花了超多時間讀完才發現ㄏ,所以在這邊再提醒大家一次
- 95-103的國考題統整★:用上述方式讀完國考重點整理內經部份後(大概是第二周結束),手癢寫了一份考古,發現沒抓住重點。後來把直屬學姊給的國考題統整翻出來,調整了讀書計畫完整讀一次(本來不在我的讀書計畫中),透過分主題複習加深印象真的好hen多,真的。
- 瑩臻學姐(比心)的內經整理表格:後期的閱讀要開始收斂。嗯大家讀中醫系這麼久應該已經認知到有些東西就是背起來XD 學姐的整理就是幫大家把這些東西彙整,很有條理。自己也可以在做題目後把覺得重要的再補進去。
- 考古題:考考古題來檢驗,也複習一些古代重點整理沒有,新範圍的條文。
- 推薦是:95-103的國考題統整拿來讀書,因為有分主題,可以知道那個章節的重點考點,會比較有方向;103之後的拿來考試。
二. 經絡:其實還考了頗多題。推薦去YouTube找經絡歌,就找自己聽順耳的旋律版本。老實說我的經絡循行、是動所生病沒有字字精準背起來,只要有把關鍵字或關鍵句記得就可以很上手。能爛熟當然是更好,但要衡量自己的時間。
難經:
難經內容不多,有讀有分。但要特別注意某些跟內經中相反的內容。以下是我使用的書籍跟準備方法:
- 難經綠本:讀第一遍,習慣像讀故事先大概弄懂條文背後的原因,能記比較久。不過千萬別花太多時間鑽牛角尖!
- 國考整理本難經部份:讀第二遍,注重表格式的直觀式細節詳記(看到A直接記憶到B),還有跟內經條文的比較。
- 後期直接考整份考古題,忘掉的就再回去看一次國考整理本。
中醫基礎理論:
後期直接考整份考古題,沒有特別讀。
[基礎二]
方劑:★★★
學期間就開始準備了,除了原本課程的進行也自己安排進度,但在暑假還是覺得時間不夠用(時間永遠不夠XD)。誠摯推薦大家學期間就要開始。
1. (學期間)
a. 課程內:
三下我很認真上課做很多筆記。娜櫻雖然篇章推進得慢,但會分享臨床經驗,對方劑會更有印象。(都繳了學費就去上個課吧XD)
b. 平時:
我平常是先細讀一次大黃,配合精簡後的奇美版方劑,再把內容比較整理成Word檔加上編口訣,算是讀第二次。覺得讀的小技巧就是不斷比較各方,思考到底差在哪裡,對中醫的學習也會有幫助的。我發現電子化有個好處就是可以用Ctrl+F搜尋關鍵字。例如理血劑那邊藥的組成有些很像(口訣也像),我就會搜尋口訣關鍵字一起挑出來鑑別避免搞混。
✽我的整理大概像醬,簡單分享(每章精緻度不大相同就是XD)。
2. (暑假)
a. 第一周把大黃剩下的章節,用之前的模式讀完(記得剩四章吧)
b. 接下來就讀自己的Word整理配合奇美版方劑表格,分章節複習組成+功用。主要是組成。
c. 我在內經事件(詳見上方內經部份)後,也把方劑的95-103的國考題統整拿出來讀,是用各方劑章節分內容,所以可以反覆複習,也可以知道國考喜歡考的重點,推。
d. 後期我把自己的所有的口訣全部印出來,純粹一條一條,讓自己看著口訣複習組成+功用,讀國考題統整的時候搭配查閱。考試當天也帶著去複習。
e. 取捨:開竅覺得藥太多不想背組成XD 其他該有的都有。總之要按照自己的心情狀況取捨。
✽關於方劑ABC,有許多同學與學長姐推推。我自己有印出來參考,但並非把他當成guideline,我的方劑盡量全部都讀了。方劑ABC的好處是,裡面有提到一些藥是大黃沒有,或是只出現在後方加減裡面(例如泰山磐石散跟人參養榮湯),國考喜歡考的。這些在我讀95-103的國考題統整時有得到印證。
✽王清任逐瘀湯:考古題做下來每年都會出一兩題,覺得不要賭今年不考,就看個印象。但老實說我超嘴硬沒把每個組成背起來,只有鑑別不一樣大概記,算僥倖啦大家盡量背會比較好。
※小蜜訣:
- 自己編口訣印象更深刻,分主題比較不會搞混(ex: 理血色情、理氣韓劇、解表偶像)
- 按照主次佐使、配伍功效編。
- 組成、功效(沒時間的話大標題就好)是關鍵,必須掌握。
中藥:
竑宇大神
很多學長姊說要放掉,我持否定態度。
方劑每年都會考幾題特別細的(EX.某方的劑量、課本完全沒出現過的方),因此你讀再細都會錯個幾題;中藥雖然範圍廣,考得又雜,每年都有刁鑽題目,可是裡面還是有將近一半的基礎題,真的要把這些該拿的分數放掉?你可能每天多花一個小時在方劑,能讓你多對兩三題,可是你不讀中藥可能會錯二十幾題,就算方劑錯的題數在個位數,也不一定能彌補中藥的洞。
對中藥的主要功效要有概念!至少在猜的時候能刪掉幾個選項,100%猜絕對比50%猜來得困難。像這次的中藥考比較難,我還是從原本做考古錯二十題中藥進步到國考只錯十題,當然有運氣成分,但盲猜當然不好拿高分。
學期間最好就開始讀一些中藥,最輕鬆方式是正好三年級在修方劑學,就把方裡不熟的藥物查一下,順便了解跟它常搭配、作用類似的藥物。看完一遍過了一天可能就忘了八成,沒關係要有耐心不斷複習,直到你看到這個中藥就能直接講出它的主要功效為止。
參考書籍方面,個人是看用藥心得十講,它整理得比較精簡,讀起來不會有負擔,缺點是裡面少了一些藥。另外可以考慮中藥圖表解。國考資料庫中有幾個學長姐做的中藥整理,考前幾天看滿有幫助,釐清同類藥物之間特殊功效的差異。做近幾年考古時,可以把不會的中藥再看一下,滿有機會考到上次有考過的藥物,並把常考的抓出來讀熟。中藥通常是每個人錯最多的地方,最不好去臨時抱佛腳,因此平常強迫自己讀一點絕對有幫助。
靖容
1. (學期間)讀方劑都用大黃,會思考組成藥物功效與配伍用意。方後面的加減也都會邊看邊想,不斷複習。
2. (準備期)以讀方劑為主,背組成及功能的時候會配合思考中藥。
3. (衝刺期)用考古題來複習,仔細讀詳解。
✽在學長姐的心得有寫到,本草備要不考了(想說再提一次)。
[國文]
考前一天大概看考古題了解題目長什麼樣子,沒準備。
作文可選個萬用的佳句,硬給他用進去XD我用內經「嗚呼遠哉!閔閔乎若視深淵,若迎浮雲。視深淵尚可測,迎浮雲莫知其際」來比喻中醫的廣博(但作文還是很低分ㄏ參考就好)。
覺得國文比較困難的反而是手寫題的填答格式有點複雜。國考說明會好像都會講,反正當天不懂就問監考老師,別因為害羞損失權益。
國考衝刺期用到的書與資料
- 國考重點總整理本
- 方劑、內經的95-102考古題統整(以主題分章節)
- 103-107考古題(以年代排序)
- 瑩臻學姐的內經整理
✽買書方面,我的直屬學姊育菁上面1-3項都有給我,我覺得有學姊的筆記讀起來分外激勵。不過3我自己有另外買,因為是拿來考試檢驗自己,學姐的註記會有提示XD。總之把我的狀況寫出來給大家作為買書參考。
心情調整
我不喜歡準備大考時還要見到人,也討厭在學校念國考,所以都自己在家讀書。七月前幾天覺得大家發國考限時動態好煩,就把instagram、連帶社交、追星用的一些app通通移除了。這是我,如果你覺得發限時動態可以減輕壓力,務必留著instagram XD
我覺得心情調適真~的很重要,不過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讀書模式,重點是你要知道自己是什麼樣子,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試過了不喜歡迅速調整就好。不要因為害怕,把眼光放在別人的身上而動搖了自己。必要的時候找人聊聊,找我也可以XD(那時我的直屬育菁給了我很大的鼓勵,無論是準備方法或者心情上的安慰)(比心)
想跟大家分享一首那時帶給我力量的歌
LEE HI- Breathe https://youtu.be/PPcK19kunOA
(你的嘆息,雖然我無法理解那份深度,但沒關係的,我會抱著你)
雖然很煩人但就咬著牙度過吧。最後很古板的提醒大家,吃好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