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階國考準備心得
小弟不是卷哥,有幸被邀稿國考準備方法,主要就個人經驗分享一些應付考試的方法,簡單歸納出準備方向。畢竟每個人讀書方法和目的不同,下述全都可以作為參考、看看就好。
目的性
開宗明義必須這麼講,這是一篇「通過考試的方法分享」,不是學中醫、做學問的方法。如果您想在讀國考時一併充實自身中醫素養,那必須投資的心力將遠大於此。這可能是個人偏見:國考高分和中醫學得好,是相關性不大的兩回事。所以再次強調,這篇心得只會提到如何有效率地準備國考,至於中醫實力,端看個人造化了。
考試科目
中醫師一階國考的科目有三,加權平均達60分即可及格:
- 基礎一(內經、難經、中醫基礎理論、中醫史) 權重*45% 其中內經為大重點;難經重點條文需有一定程度印象;中醫基礎理論通常在準備內經時能一併複習;最後中醫史範圍過廣,建議不須精讀。
- 基礎二(中醫藥物學、方劑學)*45% 以中醫方劑學為重點;中藥難以準備的原因與中醫史類似。
- 國文*10% 考愈高專業科目的容錯率就愈高,權重低,對大多數人而言不易掌握。同中醫史與中藥,放在準備順序的末尾。
推薦用書&使用方法
- 各校中醫後中聯合製作的考題詳解:國考部或學校附近影印店應該弄得到。
- 前人製作的重點整理:一樣在禾辰影印店找得到,試看幾本再挑最順眼的買。
我會建議在開始讀書前先讀考古題。分科試題從早期年份(個人從95開始,因為書上把95-102編一起XD)開始看,快速地把考題和詳解瀏覽過後,看書時比較好抓到記憶點。跑過幾年考古後可以開始看重點整理,以內經為例,做過題目就會對常出現的篇章印象深刻,什麼該背就容易有概念。
記憶技巧
科目細分下去不少,這裡介紹比較需要下工夫的。其他部分如中基、難經做過幾輪考古就容易熟記。
- 內經 大量練習考古、抓出題重點。特別注意106以後常考篇章和95~105漸有不同,愈靠近現在年份的參考價值愈高。經脈巡行、是動病所生病、各種五X等,在各版本重點整理書上都可以找到,多看幾個版本,再針對沒人整理的地方做筆記。
- 方劑學 推薦大黃《方劑學》,先背組成與辨證。不管是用口訣還是理解配方原理的,課本方劑(除了使用各種重金屬藥物的那幾方)全背下來,只要稍微知道對應證型,稍加思考就可以應付方劑學一半以上的題目;至於「主治」症狀個人認為太雜,可以背也可以從證型敘述推理。讀方劑時可以一併複習常用中藥的特性應用等,再參考方劑學課本裡的方義深化記憶。
時間安排
期末考後放鬆幾天,四到五週準備國考我認為是足夠的。我的讀書時間僅限於早上到傍晚,每天通常不超過六小時。晚上就做想做的事,基本上不碰書。當然時間安排看個人啦XD會寫出來是想強調不用過度擔心讀不完,自行安排輕鬆踏實的讀書節奏即可。如果同一科讀久了精神不濟,換一種刺激是不錯的做法。比如方劑背到膩了,打開中醫史整理或中藥表格隨便看,記不記得起來無所謂,當作用零碎時間看點冷知識也好。當然真的撐不下去就去睡一覺或滑手機吧XD
總結
僅以通過國考為目的,不須過度緊張、但也別放得太輕鬆XD從考古進入狀況,背誦一定知識後,可以做做看近年考古評估成績,再對弱點加以強化。祝各位都能夠順利通過國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