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適用對象
- 中醫基礎跟我一樣薄弱(除了期中期末,平時幾乎沒花時間讀中醫)
- 時間不多(21天)
- 不求高分只求過的人
如果是基礎好的學霸強者們,或希望高分過、名字在榜單第一頁上半部的有志青年,這篇比較不適合喔~
以下純屬個人見解,給有跟我相同狀況的同學參考。
一、國考科目分析與準備方法
短時間(三周)準備國考的方式非常粗暴有力:兩周背誦+分章節題庫練習、一周複習+近三年6份考古模擬考。
分析一下國考科目內容,有三項,分別是
1. 中醫基礎理論(一) 40%
本科考試範圍為中醫史、中醫基礎理論、內經與難經四項。重要程度為內經> 難經>中醫基礎理論>中醫史。
a. 內經
我在讀內經時,是使用知音版的內經課本。花兩周左右讀完整本,每天讀完規定進度,搭配國考題庫練習。重點有三:
- 經絡循行是重點中的重點,請把它背得滾瓜爛熟!!!(原穴、絡穴要背)
- 各類病證的病因病機症狀需鑑別清楚。(此為僅次於經絡循行之外的第二重點)。
- 背完上面兩個,再來是陰陽學說與臟腑(這個之前考試多多少少都出現過,考完就忘的,再把它抓出來複習)。
b. 難經
題目比中基少,有些內容跟內經很像,但是沒讀過的東西也很多,根據重點程度分為:
- 疾病(四十八到六十一難)
- 脈學(一到二十一難)
- 經絡(二十二到二十九難)、臟腑(三十到四十七難)、俞穴(中基一基本上不會考五俞穴的內容,把原穴、絡穴記熟即可)。
c. 中醫基礎理論
雖然題目不少,但是這部分讀內經的時候可以順便複習,不需要特別花時間專門讀它。
- 五行的表格記熟
- 臟象學說
- 氣血津液的功能
(P.S.你能唸完大三能去考國考,必修應該都有過,該會的都會了,不用太擔心它)
d. 中醫史 占分比不多(五題左右),範圍多而龐雜,建議最後一周「有空」再看即可,沒空的話直接放掉也無傷大雅。
2. 中醫基礎理論(二) 40%
分為方劑學和中藥學兩部分,兩部份各有40題:方劑>>>中藥
a. 方劑學
- 請花兩周把方劑學課本所有的方劑組成、主次佐使、功能主治記清楚,很痛苦很難背,但是投資報酬率極高。每背完一個章節的方,就去寫考古統整。最後一周不斷複習,這樣準備下來基本上40題中拿35題是完全沒問題的。
- 怎麼背:方劑小卡、方劑統整表格是你的好幫手,我自己會習慣把不熟的方寫在便條紙上隨身攜帶,有空就拿起來看。
b. 中藥學
- 大海撈針就是說它。短時間很難準備起來,建議把考前兩周把歷屆國考考古題寫一寫背下來。不然就果斷放棄靠其他科拉分數。
- 用猜的應該會有10題的分數XD,加上歷屆考古的重點,應該可以拿15題。
- 這科這樣估起來至少拿到差不多及格的分數。
3. 國文 20%
這科分為三個部分:選擇題、翻譯與作文。國文科佔分不多,準備也不是很容易,建議考前兩天天寫寫考古練練手感即可。(P.S.因為翻譯作文改的蠻嚴的,要靠這科拉分不容易,有時間的話多背背方劑比較實在)。
- 選擇題 跟大學學測差不多,共15題。每題兩分,共三十分。
- 翻譯 題目範圍甚麼都有,有的連看都沒看過,矇也很難矇對。有三題,每題十分。共三十分。
- 作文 題目通常跟中醫有關,可以準備幾句醫古文的內容,或背個醫家的例子去考試。佔四十分。
二、讀書以外,你可以做的準備:
- 擬定讀書計畫 因為時間不太夠了,先訂好計畫,給自己規定進度,計畫實施三天後檢視是否有需要調整的地方。按照自己的步調做調整。
- 循序漸進 平常沒有讀書習慣,突然發現國考將近,一開始每天就花十個小時在念書,很可能會造成挫折感與反彈。一開始可以擬訂讀書計畫時,可以安排一天讀六小時,然後每天多半小時,慢慢增加到十小時。
- 找個能夠靜下心的讀書地點 這點看個人習慣,如果在家能好好讀就在家讀,如果不能專心,學校自習室是好地方,你會看到很多一起人在一起備戰考試。(P.S.如果手機會讓你分心,推薦一個APP,BLACK OUT,可以定時把手機鎖起來)。
- 勞逸結合 讀書的時候專心讀,非讀書的時間,去好好放鬆,做的運動、散散步、耍廢玩手機都可以,但請務必確保,讀書的時間是完全專心的。
- 跟同學交流 常常跟三五好友交流,可以分享讀書的進度,寫考古的心得,彼此督促激勵,也可以放鬆閒聊(注意不要543的東西講太久)。
- 認真不起來怎麼辦? 直接去寫一份完整的考古吧~然後你就知道不認真的下場是沒那麼容易過的(很血淋淋直接的衝擊)。如果你僥倖過了就寫第二份,第二份也過了那你就可以去放心去衝高分了。
三、結語
中醫國考並沒有很難,基礎薄弱的你也可以在二十天裡面救起來,簡單來說就是:背方劑、背經絡、熟悉中基、病證的病因病機與脈,有空在看中藥中醫史。希望各位都能順利通過國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