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分享|廖嘉仁

目錄

中醫基礎理論

基本上,此科不需要準備。理由一,由於中醫從大一讀到大三的過程中,不管事傷寒、中醫診斷、中藥、方劑都會需要用到中醫的基礎知識,也就是能修過的話基本上那些基礎的知識自己本身已經具備了,不需要在短短的1個多月的暑假國考準備期再花時間於此;理由二,在準備內經的時候,基本上已經又再幫你複習中醫的基礎理論了,所以不需要再回去翻以前的知音或是圖表解。考前把考古題練一練,因為大部分都會所以可以增加自己自信心。頂多遇到部會的題目,在回去翻翻書(我推薦中基圖表解)複習一下即可,國考搶分重點不會在中基,而是內經跟方劑。

內經

內經和方劑我認為是最重點需要讀的,意思就是我認為這兩科是只要有認真讀就可以把握,但是不讀就不太會寫的。讀法同樣以考古題為主,有些人建議讀完某些整理或是圖表解後再去寫考古題,但是我並不太喜歡那樣。我直接念國考資料選輯,裡面只收錄國考常考的部分,念起來會快超多且有效率,如果直接拿內經原文出來整本幹完,可能你都大五了吧哈哈,然後遇到裡面一堆之乎者也,不懂意思的,就拿白話翻譯出來看(我看的是白話解),看完之後寫考古,但並不是全部都看完再寫,而是讀完一個章節後去寫那個章節的題目,印象會很深刻(譬如將上古天真論讀完後,馬上寫上古天真論的題目,不會的題目立馬回去翻書,並請可以註記在題目上),而且考古題內的詳解也會有整理,這樣讀真的很快。然後我自己還有一個習慣,先把內經陰陽五行、臟象學說、病因病機、病證、診法、治則治法養生那些篇章寫完後,最後才去讀經絡學。因為經絡學的內容真的很死,是動病所生病經脈巡行,很死的東西,留在最後印象比較深刻,而且我大一滿混的,巡行都沒背過,所以當時才背的比較辛苦,你應該會好很多XD。巡行是動所生病真的要記的頗熟,考試會考換一個字或是錯個小瑕疵,。上古天真論或是靈樞天年的幾歲的生理情況那些也是需要滿熟的唷,但那部份比較好背。還有最重要的是,整本考古題讀完後還是要繼續讀,把一開始不熟的或是做錯的做記號,之後第二次看再錯的再做一個記號,最後考前一週只要讀自己有做記號的部分即可,反正就是不斷的複習就對了,熟能生巧,也比較容易猜到出題老師喜歡考啥XD

a27d24 ecc12faf22764b93814e8d6f635b9cde~mv2
a27d24 0a8c623ed687443488458889093e3c27~mv2

難經

此部分在中醫基礎一的考試中佔的比率其實不多,所以建議考前兩週去翻難經考古題寫,然後記得把詳解仔細看一下。阿因為我三下的時候有難經選讀,所以在課堂上大概就簡單的看過一次了,暑假時候大概花個一個禮拜就可以恢復印象了(國考資料選輯裡面有難經),要記得難經分數的比例很少,千萬不用背太細,不然只是浪費自己時間。

中醫學史

讀法同上,而且更沒有必要花太多時間於此,因為有些題目人名或是書名真的很刁鑽,並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準備,題數也不多。我也是考前兩周把考古題詳解看完,然後考前一週去找一份整理來看,千萬不要花很多時間在裡面(但請不要也不花時間,不然基本題突然忘記會很尷尬XD),這部分的分數其實很需要上帝保佑,因為常常題目會出四個你完全沒看過的選項,如果剛好出到你有看過的,就爽賺了XD

方劑

hen重要,認真讀就會拿的到分數,而且是很容易拿到的那種(前提是背的很熟啦哈哈),不讀就沒分。讀的部分我是讀方劑學_奇美版。方劑背誦的重點是組成、主治、何種證型、君藥。臣佐使要少考,歷年來考了也不多。加減方也少考,並不需要特別記,頂多去記考古題有出現過的加減方(特別是王清任的逐瘀湯系列的,像是血府逐瘀湯、身痛逐瘀湯、少腹逐瘀湯等等)。讀法同樣是先讀一個章節的方劑再去寫那個系列的考古題(譬如把解表劑都讀完記熟然後去寫解表劑系列的考古題)。然後開竅劑裡的方劑以及鱉甲煎丸組成真的都不好背,而且歷年也少考,所以我當初那部分沒有被組成,只有記主治證型而已(偷懶方法QQ)。重點是和內經一樣一讀再讀,考古題我也寫3遍有總共(重複同樣步驟)。

a27d24 fc64b4dcf5a2431b9900d3607b657dc2~mv2

中藥

中藥我自認為是最難的= =,很不好讀,所謂的不好讀不是內容看不懂,而是內容實在太多太雜,會不知道要背多少,背多熟= =中藥也是我每次寫題目,甚至是國考時我錯最多的一科,所以這方面你可以多請教其他學長姊XD。我的讀法同樣是讀完一個章節的去寫那個章節的題目。比較需要注意的是考古題裡會有些提到根據《本草備要》相關的題目,那些題目確定之後都不會再那樣考了,所以就可以直接略過。還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是,會考一些圖片題,但是真的不多,所以可以就是靠以前的記憶即可,不用特別去看圖片,相信你們以前認藥都很厲害的。中藥的話可以去國考部去找整理表格,我當初是用圖表解的那份,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即可。最後一周,可以把林景彬老師國考複習的文字檔拿來讀,我竟然發現裡面一些內容國考竟然都有考出來,有點後悔沒讀熟他的複習XD

a27d24 fa86a074aa6d4108b4a806d1b6d49619~mv2

國文

千萬不要讀,因為完全沒有出題方向可言,有時候簡單有時候難。我的讀法是大概考前一周,拿歷屆國文考題出來練習,大概練個三年的題目(6回),找回當初學測的感覺就可以了。選擇題盡量把握,當作高中國文程度即可。翻譯的部分,古文我們那年都是高中一定會讀過的文言文,所以不難。作文就靠自己吧自述盡量衝高一點,至少老師會給你筆墨分數哈哈~總之,要以基礎一基礎二的分數就可以讓自己考過國考為目標。

結語

國考考過不難考好不易,但這些都是中醫的重要基礎知識所以趁這個時候能夠把以前不好的基礎打好,或是好的基礎再更加鞏固。內經和方劑特別重要,我當時是每天都會撥時間讀這兩科,也就是花最多時間在這兩科,中藥次之,其他就如上所述。考前一周除了讀那先總整理表格以及之前答錯的考古題以外,建議可以留個最近幾年份的考題當作模擬考(103-105先寫完,106留在最後一個禮拜寫,考試時間也要計時),會讓自己更熟悉考試的感覺。還有最重要的,國考不會重複出考古題,但是會重複出同樣的概念,也就是說詳解以及其他選項很重要,記得看考古時答對的題目也要去知道為甚麼其他選項的正確錯誤。中醫國考沒有那麼可怕,放鬆心情穩穩地從腦中尋找線索解決問題,最後的成績肯定能夠讓你會心一笑。阿對我有個習慣,就是讀完的那天,會在那頁上面標上日期,確保以後在複習時候,提醒自己又多久沒看了XD